徐靜超祖籍江蘇,生在玉雕之鄉的他從小就對中國玉文化耳濡目染,生活環境的影響和個人對玉器的喜愛使他走上了玉器收藏的道路。不惑之年的他收藏時間已經近20年,目前是河南省古玩商會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大家網特聘專家,此外他還創立了洛陽藏友俱樂部,可以說是收藏圈里的“老人”了。
徐靜超的理念是所有人都適合從事收藏,您是不是覺得不太靠譜呢,難道工薪階層也可以投資高端藝術品嗎?當然不是。他說:“收藏首先是一件頤養身心的事情,自己喜歡的,在能力范圍之內的都可以收藏。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價格較低的品類,也就是業內所說的‘地板價’,這類藏品的增值空間最大,遇到好的時機,價格那是打著滾兒地往上漲。”
到底哪些品類目前的價格處于“地板價”呢?徐靜超說,這需要藏家自己練就一雙慧眼,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選擇。他提醒藏家,無論是書畫、玉器、青銅器還是雜項,在藏品的選擇上一定要挑選品相好的,這樣才可以確保其價格上漲后依然保持身價。
“慎交友”才能取得真經
收藏圈里也有傳幫帶的習慣,在徐靜超看來,在進入收藏圈時選擇什么樣的人帶你入門,選擇什么樣的人交朋友至關重要。
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是因為徐靜超見過太多“殺熟”事件,有的是所謂的師傅有意欺騙徒弟,把自己手中的仿品、劣質品高價轉手給徒弟,有的是因為自己能力有限看走了眼,無心欺騙了徒弟。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徐靜超給大家的建議是,拜師學藝、交朋友時,一定要先對對方有一個正確的評估,他的人品怎么樣,他的收藏水平如何,他的心態好不好,這些都需要自己心中有譜,不能一看到對方家里琳瑯滿目的藏品和看似高深的行家話術,就云里霧里,完全跟著對方的思路走。
只有交到有眼力、有能力、心態好的朋友,你才能跟著他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擁有“平常心”才能看到藏品的美
雖然收藏藝術品是一種投資,但是這絕對不是今天買明天就漲的短線投資,而長線投資最忌“貪”,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藏品的漲跌,才能更好地欣賞藏品、認識到藏品的價值。
徐靜超一般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判斷一件藏品的價值。第一是藝術性,一件好的藏品首先要能帶給人藝術享受;第二是要有文化內涵,透過藏品能看到其背后的文化內涵;第三是藏品的年代及材質,綜合以上三個因素才能判斷出一件藏品的真正價值。如此,便不會一聽到商周時期就認為該藏品是絕世珍品,正如大家不會認為有著上億年歷史的普通石頭是文物一樣。□本刊記者 郭飛飛【原標題:且聽他說收藏里的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