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秀美山水 >> 洛陽地理 >> 瀏覽洛陽

"蒙冤"五十年 河南大型恐龍化石群再驚世界

2013/5/27 15:08:39 點擊數: 【字體:


 
    編者按:7月5日,本報1版刊登消息《河南發現大型恐龍化石群》,引起了眾多讀者的濃厚興趣,他們紛紛致電,希望看到更詳細的報道,本版特約記者采寫這篇報道,以饗讀者。

  體長18米,頭部高8米,一根腳趾就有20厘米長,7月3日,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舉行的河南恐龍化石群發掘研究成果第一期新聞發布會場前,一具恐龍骨骼模型令人震驚;而隨后透露的研究成果,更是令人振奮――

  新出土的汝陽黃河巨龍,是亞洲目前已知的體腔最大(最高大、最肥胖)的恐龍;

  未命名的竊蛋龍類新屬種體長不足0.6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小的恐龍;

  洛陽中原龍,是我國目前為止唯一發現、有確鑿證據的大型結節龍類甲龍,推翻了中國無結節龍的結論……

  經來自國內外30多位知名專家的共同研究和確認,汝陽、欒川化石群至少有12種以上的恐龍種類;化石距今約有1億年至8500萬年,屬晚白堊紀早期,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這也為1993年河南淅川西峽發現大量恐龍蛋化石卻沒有恐龍遺跡的疑團作出了回答。繼1993年河南恐龍蛋化石震驚世界之后,河南大型恐龍化石群再次震驚世界。

  錯當“龍骨”,恐龍化石“蒙冤”五十年

  恐龍化石群的發現震驚世界,而汝陽、欒川的老百姓一直以來卻誤把恐龍化石當成中藥材“龍骨”使用,一些“龍骨”已相傳幾代,作為商品小規模采挖也有50年以上的歷史。據當地農民介紹,1斤“龍骨”一般能賣7毛錢。

1989年,汝陽縣三屯鄉的曹宏欣老人在收購的“龍骨”中發現了很多動物的牙齒、骨骼, 便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寫信報告。恐龍研究專家董枝明見到信后,立即派人來實地調查,帶回了一些碎化石。但由于當時忙于新疆地區恐龍化石的研究和發掘,汝陽化石群的研究被暫時擱置。

  依據以往的地質資料,汝陽一帶為新生代地層,這時恐龍已從地球上消失,不會存在恐龍化石。直到2005年10月,汝陽恐龍化石的研究才重新有了轉機。董枝明指出,從已掌握的化石推論,汝陽一帶存在恐龍化石的可能性極大。2005年11月, 河南省政府對地質博物館的《河南省脊椎動物(恐龍、古象)化石勘察發掘》項目立項。2006年2月下旬,該項目的野外工作正式實施,在汝陽縣劉店――三屯一帶的一些“龍骨”殘存點進行勘察,考古人員發掘出一些小化石。經研究,基本確認為大型蜥腳類恐龍化石。隨后,其他化石點的發掘工作也相繼開展。

  與汝陽恐龍化石群發現不同的是,欒川的恐龍化石早在30多年前就已“浮出水面”。1972年,欒川縣秋扒鄉在修建小型水庫時,發掘出5枚碩大的動物牙齒和一些骨骼化石,牙齒被送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進行鑒定,董枝明于1979年發表文章確認其為霸王龍牙齒,并命名為欒川霸王龍。

  2006年6月,在得知汝陽恐龍化石發掘研究獲得重大突破后,欒川縣秋扒鄉黨委、政府主動找到省地質博物館,要求博物館與國家有關科研機構一起到秋扒鄉開展科研工作。2007年3月,工作組開始對欒川一帶的化石點正式發掘。

  發掘和研究成果令人振奮:所謂的“龍骨”,確實是距今約有1億年至8500萬年的珍貴的白堊紀恐龍化石!汝陽盆地、欒川潭頭盆地兩個規模較大的恐龍化石群,終于在一片驚呼聲中橫空出世。

  “這是個偉大的發現!”

  “這是個偉大的發現!”研究恐龍的德國知名專家大衛·宏說,“河南相繼出土了恐龍蛋和恐龍化石,將成為全球研究恐龍的很有價值的地方。”美國科學院院士迪爾切說,欒川的恐龍化石不僅保存完好,而且多數是前所未見的新屬種。

  發布會上公布的恐龍化石群中三個重要的、已命名的恐龍復原骨架,分別是汝陽黃河巨龍、洛陽中原龍、欒川盜龍。恐龍骨架模型是由30多人每天工作18個小時、耗時1個月裝架成型的,最大的黃河巨龍模型共用了5噸鋼材。

  “真大啊,有兩三層樓高。”看到汝陽黃河巨龍的人驚嘆不已。長18米,肩高6米,肩寬3米;臀部高度5.1米,臀寬2.8米,頭部高度有8米左右,這是目前已知亞洲體腔最大,外形最肥胖的恐龍,堪稱“亞洲龍王”。它屬于大型蜥腳類恐龍,四足行走,以植物為食,生活于晚白堊紀早期。

洛陽中原龍屬于結節龍類甲龍,身體低矮,頭長大于寬,生活于晚白堊紀早期,以植物為食, 復原后體長約5米。洛陽中原龍是目前中國發現的第一件具有確鑿證據的結節龍類恐龍。它的發現,不僅改寫了以往認為中國無結節龍的結論,還對研究甲龍類的系統演化、起源、遷徙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義。

  欒川盜龍是獸腳類恐龍,生活于晚白堊紀,肉食性,以小型動物及哺乳動物為食。復原后體長約2.6米,兩條腿細長,尾巴很長。欒川盜龍有羽毛,這對研究鳥類起源有重要意義。

  由于正在修復,發現于欒川的小竊蛋龍沒與人們見面。比起汝陽黃河巨龍,全長不過60厘米的竊蛋龍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了。化石頭、頸椎、四肢、軀體、尾巴保存得十分完整。根據現有資料,可以確定其為目前見到的世界上個頭最小的恐龍。

  在汝陽縣三屯至劉店鄉一帶找到30余處恐龍化石點,對首批5個化石點發掘出土的化石進行修復后,國內外專家已判定至少有汝陽黃河巨龍、巨型蜥腳類、中型蜥腳類、甲龍類(洛陽中原龍)、似鳥龍、大型肉食龍類恐龍等6種以上的恐龍存在,是一處密集分布的恐龍化石群。

  而在欒川縣的秋扒鄉和潭頭鎮一帶大約10平方公里范圍內,發現有線索的殘存化石點20余處,至少有4個化石層。除發現了欒川盜龍,還有零星的蜥腳類、大型甲龍類和大型肉食恐龍化石、龜別類和疑似鳥類化石等的脊椎動物化石資源。目前可以確認,欒川一帶也至少存在6種不同類型的恐龍,是我國白堊紀晚期又一重要的、以小型獸腳類恐龍為主的恐龍動物群。

  冰山一角,更多驚喜在后頭

  來自美國的戴爾·溫克勒博士、來自日本的小林快次博士等國際著名恐龍專家介紹,中國洛陽本次發現命名了3個新屬種恐龍,確認了兩個新的恐龍動物群,為研究多種屬恐龍的演化、區域遷徙等提供了新材料。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全球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動物群,在研究大型蜥腳類恐龍和結節龍類的分布、遷徙、演化時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截至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巨型蜥腳類恐龍主要是晚侏羅紀恐龍,而本次發現的汝陽黃河巨龍竟然是晚白堊紀恐龍,極為罕見,是迄今為止亞洲地區報道的體腔最大的恐龍。欒川恐龍動物群的發現,物種極其豐富,可與蒙古南戈壁和中國南雄盆地的晚白堊紀動物群相媲美,在研究晚白堊紀恐龍的系統演化、古地理分布、滅絕以及哺乳動物的興起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據董枝明教授介紹,目前,他們在洛陽的汝陽、欒川開展的恐龍化石群的發掘研究,僅僅是開了一個好頭;發布的內容,也僅僅是第一期的發掘研究成果。隨著勘察發掘和研究的深入,洛陽的恐龍發現將更多、更精彩。

  有鑒于此,對恐龍化石群的保護也提上日程。7月1日,汝陽縣宣布將在恐龍化石群附近劃定一個方圓100平方公里的恐龍自然保護區。洛陽市市長郭洪昌表示,今后將加大對恐龍等古生物知識的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自覺保護恐龍化石,嚴厲打擊私采和倒賣化石等違法犯罪行為。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張啟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全省今后將加強對古生物化石資源的調查工作,科學制定保護規劃。對已發現的重要化石產地,要依法設立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或地質公園,嚴厲打擊盜挖、盜賣、走私、故意毀損化石等違法行為。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2007-07-2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