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專稿:洛陽的龍門石窟作為中國三大石窟之一,譽滿天下。2000年10月,龍門石窟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從申報到批準,洛陽市下了很大力氣。洛陽龍門石窟管理局提供了一些數字:為保護石窟及治理周邊地區環境,先后拆除了不協調建筑2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一條過去建成的號稱“亞洲第一龍”的巨龍;遷出國有單位16家,居民810戶,取締采石場、石英砂廠、磚瓦廠等645家,關閉伊河上游污染企業91家……
這次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如今的龍門,天藍水清。背倚石窟,俯視腳下浩瀚的伊水,給人無數詩情畫意的享受。當然,這次治理的代價也很大,據說洛陽有關方面投資近兩個億。
如此大的投資,是不是值得?龍門管理局的同志說,治理帶來的收益,不能簡單地用經濟收入來衡量。該負責同志說,這次治理給龍門地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優化了環境,更有利于露天文物的保護。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兩年里,景區整體收入增加了20%。更重要的是,景區美了,給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龍門的旅游文化品位。
洛陽市負責同志說,花這些錢,首先提升了洛陽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世界文化遺產是沒有任何撥款的,但它首先體現的是對洛陽人民保護文物資源工作的認可。他說,過去龍門石窟和另外兩座石窟齊名,但并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龍門如今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直接提升了洛陽旅游文化的品位,為洛陽創造了更好的形象。對洛陽人民來講,這種綜合收益將是長久的、無限的。(記者:元冬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