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bì
【畢姓起源】
1.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代北鮮卑族復姓有出連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改漢姓“畢”氏。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入主中原之后,大力推行了漢化改革制度,鮮卑族有出連氏改漢姓為“畢”,后融入漢族之中,世代相傳至今。
2.出自姬姓,屬于以國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公元前十一世紀,武王克商后,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分封于畢邑(在今陜西省咸陽市北),是稱畢公高,其后遂有“畢”氏。
史籍《姓氏考略》中記載:“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后以國為氏,望出河內、東平、太原”;史籍《唐書宰相世系表》中也記載:“畢公高之后”;史籍《萬姓統譜》上亦記載:“《左傳》有畢萬,《晉語》有畢陽”。按史籍《通志·氏族略》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記載,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隨周武王興師伐紂立下赫赫戰功。后被周武王姬發封于畢地(今陜西長安、咸陽北,渭水南北岸一帶),他建立了畢國,故稱其為“畢公高”。其后代遂以國名為姓,稱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