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9月26日電 (記者桂娟 方棟)中國大運河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日前迎來初次大考,聯合國世遺專家對洛陽段的兩個申遺點進行了實地評估,而能否“申遺”成功還要看明年的最終評審結果。
洛陽市文物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前來考察的專家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代表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對位于河南洛陽地區的兩處隋唐大運河申遺點進行考察,就遺址與大運河的關聯度和保護情況做了評估。
兩處申遺點分別為含嘉倉160號倉窖遺址和回洛倉遺址,始建于隋唐,為當時重要的國家糧倉。
按照申遺程序,明年6月的世界遺產大會將最終決定中國大運河能否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實地評估將會是評審專家做出最后決定的依據之一。
2013年初,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提交中國大運河的申遺材料。大運河沿線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8個省市,共計35個城市。隋唐大運河為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而洛陽又是隋唐大運河的中心,保護工作于2009年業已啟動。
中國大運河是京杭運河、隋唐運河和浙東運河的總稱,古時極大促進了不同地域間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原標題:聯合國專家考察隋唐大運河“申遺”項目 評審結果明年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