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街的鐘鼓樓
4月是洛陽最美的季節(jié),輕柔而不失厚重的微風(fēng),花香四溢的陽光,熱烈盛開的牡丹,公園里明媚的宮燈……世界美女來了,中外游人來了,我們自己也陶醉在美麗的牡丹花叢中。喝著千年杜康,沐著傾城的春色,我穿行在老城的又一條街巷。
東大街是我們老城的文化一條街,西起十字街,東至瀍河交界處。橫跨大街南北的有一座明清時期的鐘鼓樓,筆者看到:拱券樓臺由大青磚砌成,臺面15米見方,拱券門洞高而寬,大型貨車也可以自由通行。拱券東西兩端門額各鑲嵌一方石匾,東刻“就日”,西雕“瞻云”,我想應(yīng)該是早看日出,晚看彩霞的意思。
沿著臺南邊的青石板樓梯上去,見臺正中有兩層的鐘鼓樓。鐘鼓樓其實是古代用于白天報時夜間打更之樓,所以稱為“晨鐘暮鼓”。每個城市都有鐘鼓樓,我們洛陽鐘鼓樓有別于其他地方的是懸掛在二樓的大鐘,這口鐘是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和白馬寺的鐵鐘同時鑄造,因為鑄造的參數(shù)相同而產(chǎn)生共鳴,雖然兩鐘相隔數(shù)公里,卻是“東邊撞鐘西邊響,西邊撞鐘東邊鳴”,且鐘聲綿遠深長,悠揚動聽,由此成為著名的洛陽八大景之一“馬寺鐘聲”。每當過新年的時候,老城的居民聚集在鐘鼓樓附近聽鐘。
我隨著工作人員的指引,從一條狹窄的木梯上到鐘樓上,看到鐘有1.6米高,口徑約1.5米,一根比拇指還粗的鐵索將它懸掛于二樓的房梁上。鐘面鑄有八卦圖,龍、鳳、梅、菊鑄刻得栩栩如生,還有些模糊不清的小字,已被鐵銹蝕化。鐘下部花開八瓣,可現(xiàn)在只有七瓣了,殘缺的那一瓣據(jù)說是上世紀50年代大煉鋼鐵時,一名鐵匠錘了三天給錘掉了。
這口鐘現(xiàn)在還常被人撞響,不過不是報時,而是游客對自己的祈福:一報平安,二報吉祥,三報增壽。
一樓是鼓樓,至于大鼓,以前架在一樓的正中,游客一進門,都要去擂幾下,勁頭大的擂得震天響,影響周邊居民的休息。管理人員只好將大鼓 “束之高閣”——掛在大門的正上方,如果游客來了想擂一下,踮著腳估計能擊到鼓邊。
在鐘鼓樓的西邊,有家清末時期的百年老店“李占標膏藥”,此店現(xiàn)由第三代傳人李瑞成坐診。筆者造訪時,李瑞成正在鄭州出診,他的女兒李亞麗替父坐堂。她說祖?zhèn)鞯拿胤绞莻髂胁粋髋瑐飨辈粋髋K齼H知道母親一兩月做一次丸、散,三伏天或三九天做藥酒。店里用的藥都是已經(jīng)配制好的成品,她只會對癥而用。她說“李占標狗皮膏藥”享有中國四大膏藥的盛名,在海外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品牌,現(xiàn)在常有日本、韓國人來店里批發(fā)膏藥,今早上還來了個加拿大的導(dǎo)游,是受朋友之托來取藥的。
帶著滿身中藥的氣息,我穿過鐘鼓樓拱券門往東,街兩旁的民房古樸而沉靜,有幾個人喝著茶、蹲在路邊在象棋盤上出車走馬,那分淡定與悠閑讓我想起鐘鼓樓上的一副對聯(lián):榮辱不驚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隨天外云卷云舒。作者:蔡惠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