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丙爸17歲時就開始用鐮刀為鄉親們理發,這里沒有理發館,全憑他一手鐮刀剃頭的好手藝
長槍是岜沙男人的標配,現在不讓隨便打獵了,滾丙爸只能在閑暇時拿出槍來比劃比劃
法制晚報訊(記者 田寶希)下周就將迎來農歷二月二,在北方民俗中,這一天“理發去舊”帶來一年的好運。在貴州岜沙苗寨,三月初同樣也是“剃頭高峰”,不過在這個被稱為“中國最后一個槍手部落”中,理發卻沿用鐮刀剃頭這一古老方式。
岜沙苗寨位于中國貴州省從江縣,是國家唯一允許帶獵槍的部落,曾入選“地球上最神秘的21個原生態部落”。
在這里,除了長槍外,留發髻也是芭沙男子的標配。這樣的發髻被稱為“戶棍”,是男性裝束中最重要的性別標志。頭部四周的頭發都要剃掉,僅保留頭頂的長發盤髻。這種發式終身保留,頭上四周的頭發長了就得剃掉,過去沒有好的剃發工具,岜沙人就地取材,鐮刀就成了剃頭利器。
這些天,走在貴州從江縣丙妹鎮芭沙苗寨的農家院內及田間地頭,常常能見到寨子村民相互用鐮刀理發的場景。這是苗寨一年中理發比較集中的季節。
70歲的滾丙爸被寨子的村民尊稱為族老。他有著一手剃頭的好手藝,來找他剃頭的村民絡繹不絕。 一尺長的刀柄,鋒利的刀刃,平日用來割草的鐮刀,在族老的手中靈活運用,幾分鐘工夫便大功告成。
族老17歲時就開始用鐮刀為鄉親們理發,這里沒有理發館,全憑手藝用鐮刀剃頭,理發也從不收錢。
聽到記者來自北京,族老很是高興,他18歲入伍,曾在北京當兵五年,說起這段經歷,族老頗為自豪:“我為北京的建設也貢獻過自己的一份力量。”族老說今年抽出時間一定要到曾經當兵的部隊看看,了卻自己的心愿。本版文并攝/記者 田寶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