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名稱:腰帶上的金屬片
材質:青銅
尺寸:長27.6厘米
寬20.7厘米
厚0.8毫米
制造年代:哈爾施塔特時期
(公元前7/6世紀)
出土地點:奧地利蒂羅爾州的
弗利斯鎮
發現時間:1990年10月24日
收藏地點:弗利斯考古學博物館
在考古學領域,西歐和中歐的鐵器時代早期文化又被稱作“哈爾施塔特文化”,得名于在奧地利薩爾茨堡東南的哈爾施塔特小鎮發現的史前文明遺址。從公元前8世紀到前5世紀,哈爾施塔特地區的墓室隨葬品都具有獨特風格和裝飾性,類似形態的器物曾在鐵器時代風行于整個歐洲。
1990年,在位于多瑙河支流的因河上游河谷、阿爾卑斯山東部地區、奧地利蒂羅爾高地上的弗利斯鎮,一座緊鄰農莊的哈爾施塔特時期墓葬遺址被發掘,共出土了385件質量上乘的青銅器物,包括衣襟上的別針、手鐲和腳鐲、長矛的矛頭、長柄斧子等。該墓葬堪稱這一時期最重要的青銅寶藏之一,展示了一種至今仍然不為人所知的文化。
300多件出土文物中,在文化史研究領域最具價值的是一件裝飾腰帶的扁圓形金屬片,這是哈爾施塔特時期婦女裝束的一部分,通常在皮帶接口處起固定的作用。這塊金屬片在構造上的復雜程度遠超歐洲中部地區的同類物品,上面鏨刻著以宗教為主題、具有較高藝術性的花紋,呈現出當時人們的信仰狀況:中央是排列為三行三列的九個太陽,螺旋形圖案通過各自的圓切線連結在一起——哈爾施塔特時代的居民崇拜太陽,因此將太陽的運行軌跡體現在腰帶飾物上,橫看是“早晨在東,午間到南,傍晚偏西”的每日動向,縱看是“冬季低,夏季高,春、秋季居中”的高度位置;此外,旁邊還有幾組形態特征明顯的天鵝紋樣,每只天鵝分別托起一輪太陽——因為人們相信,是水鳥在夜晚將西邊的落日帶回,朝陽才能在清晨照常從東方升起。
今天,包括金屬片在內的眾多珍貴青銅文物都收藏在弗利斯考古學博物館。這家博物館位于一條已有2000年歷史的古羅馬街道旁,館舍本身就是一座被納入奧地利保護建筑的小教堂舊址。
值得注意的是,太陽與天鵝的紋飾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多瑙河流域,此后于公元前8世紀出現在亞得里亞海北部地區,在公元前7世紀至前6世紀才到達奧地利蒂羅爾州的弗利斯鎮。這個現象其實就是文化傳播和發展的過程,也可以作為哈爾施塔特時期(歐洲鐵器時代早期)人口流動和遷徙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