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受河南省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金會、嵩山論壇秘書處之邀,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在鄭州大學進行了題為《中國傳統價值的當代意義》的講座,為數百名學子傳道授業解惑,闡釋了傳統文化背后的價值和光芒。
既然是講中國傳統文化,滿頭白發的劉夢溪教授一身盤扣中式服裝,盡顯儒雅風范。他開宗明義地提出,經濟的問題在文化,文化的問題在教育,經濟強國的建立不能以犧牲文化的基本價值為條件。誠信、愛敬、忠恕、廉恥、和同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中具有穩定、永久意義的價值理念,仍適用于當今社會。
劉夢溪教授認為,文化傳統是傳統文化背后精神連接的鏈條,包括理念、信仰、規則,這些價值歷代相傳,有一個一致的貫穿線,特別是價值后面的信仰,是文化傳統當中最重要的東西。“古代典籍中流傳下來的價值理念可以稱之為永恒的價值理念,即誠信、愛敬、忠恕、廉恥、和同,這些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價值理念。”他說。
劉夢溪教授對如何傳承傳統文化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說,傳承的具體途徑從讀經典開始,要讀《論語》、《詩經》。今天的學校要開國學課。當然,還要讀外國的經典,因為歷史不能割斷,世界不能脫離。
劉夢溪教授不忘告誡莘莘學子要胸懷大志,重視“和同”理念。他說:“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晚年提出四句話:‘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大同這個概念,是中國文化常講的概念,要看到世界有差異,用‘和而解的辦法思考問題,把我們今天的社會價值理念重新建構起來,能把問題處理得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