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揭秘中國”系列講座第一講:還原真實的南宋臨安城

2014/11/21 9:47:30 點擊數: 【字體:

“揭秘中國”系列講座第一講:還原真實的南宋臨安城

杭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長、南宋官窯發掘主持人杜正賢作《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南宋臨安城》講座
 
“揭秘中國”系列講座第一講:還原真實的南宋臨安城

講座現場

    被馬可·波羅贊嘆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南宋臨安,不是傳說。

    11月8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國學講壇主辦的“文明向心——揭秘中國”公益系列講座第一講《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南宋臨安城》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樓二樓隆重開講。杭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長、南宋官窯發掘主持人杜正賢教授為大家詳細地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南宋臨安城。

    【偏安與反思】

    城市布局破常規 河路并行成特點

    南宋王朝,從1138年到1276年,長達138年之久。臨安府作為事實上的都城,成為南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時宋高宗因為親歷宣和六賊禍亂朝綱、靖康之變、金軍南侵和苗劉兵變,親眼目睹平民流離失所、餓殍遍地的社會慘狀,所以對宋徽宗時期豐亨豫大、崇尚奢靡的風氣有深刻反思。于是,明確要求臨安府行宮修建不得鋪張浪費,更不得華飾。他的這一思想對臨安城布局的規劃產生深遠影響。

    在我國古代正統王朝的都城布局中,自東漢以來,采取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為此,皇城通常位于城北。然而,南宋皇城的情況是十分特殊。臨安城依托群山、河流、平地等自然地理條件,在舊有城垣基礎上進行改擴建,使城墻隨地形變化而呈現不規則形狀,故有“九曲城”之稱。另外,經考古發掘,皇城南宮門麗正門、主要宮殿、皇城北宮門和寧門并不處于同一條直線上,表明南宋皇城并沒有一條縱貫南北的中軸線。這與我國古代絕大多數皇城宮殿建筑有南北中軸線,東西對稱的格局不同。

    南宋定都于杭州后,是受當時的軍事態勢以及杭州自身經濟、文化和地理環境等多重因素促成。因此,南宋陸續修建的太廟、太社太稷壇,也沒有遵循傳統的“左祖右社”布局。

    交通布局尊重臨安城的自然地理特征。南宋臨安城的城內修建的道路交通網絡采用河路并行體系。東西向道路大都以“御街”為中心,向東西兩邊延伸,溝通臨安城諸城門。與御街平行的,還有可通舟船的鹽橋運河、市河、清湖河和茅山河等四條南北向的河道。四河之上跨有二百多座石橋,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河路并行的城市布局是南宋臨安城布局的一大特點。

    【傳承中發展】

    作坊近要道 宅院鬧中取靜

    南宋臨安在城市規劃中,顯現出將城區按照功能劃分為文化宗教區、官紳區、經濟區等的分區意圖,具有超前意識。它以其遠超同時代其他城市的卓越規劃意識,被研究者譽為“城市化中的中世紀革命”。

    南宋時期,我國傳統文化事業得以繼續發展,甚至有學者認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天水一朝。”這與南宋時期數量眾多的官辦教育機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在臨安城內中央教育機構有國子監、太學、武學、宗學等。地方教育機構有臨安府學、別試所、錢塘縣學、仁和縣學等。這些教育機構主要分布於城區靠北地區,而臨安府學處于城西區域,緊鄰西湖。

    南宋臨安城的總體布局,仍按“前朝后市”的傳統格局進行規劃,皇城在前,中央、地方官署和市民生活區在后。皇城、中央官署主要位于朝天門以南,是臨安的政治中心。這一特點和北宋時期相同,便于及時處理政務。兩浙路、臨安府官署分布在城西。

    臨安城商業中心集中位于御街中部兩側,其中以瓦子和酒樓茶肆的分布最為典型。瓦子分布地區,酒樓、茶肆、商鋪鱗次櫛比。

    宋朝等級制度森嚴,從宅第稱謂中即可見一斑。“皇帝之居曰殿……皇太子宮曰東宮”,臣僚庶民居住的宅第統稱為“私居”。同為“私居”,主人身份不同,宅第稱謂不同,親王、執政大臣的宅邸稱為府,一般大臣的宅邸稱宅,庶民的住宅稱為家。南宋臨安城內的住宅,除一部分屬于后族親屬居住的“皇后宅”外,更多府邸宅院是由官府負責修建,提供給各級官員住宿。其選址大多綜合權衡,位于城市繁華地段,又有鬧中取靜的效果。

    南宋臨安城規劃布局,與地理環境結合緊密,充分利用水鄉環境特點和優勢,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它作為南宋王朝都城的百余年,是杭州古代城市發展史上最為輝煌和繁榮的時期。杜正賢老師最后強調:“今天的規劃者在追求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處理自然、人文環境時簡單粗暴。河道予以填埋,歷史遺存任意摒棄,大拆大建,破壞城市生態和人文命脈。旱季產生熱島效應,雨季形成都市看海,這都是沒有汲取先人智慧的表現。”

    【下期預告

“揭秘中國”講座系列之二

《900年前士人風尚揭秘—陜西藍田呂氏家族墓》

    宋代為士人的主體意識高度覺醒和士大夫政治文化相當發達的時代,士人的風尚生活及其活動無疑構成了宋代歷史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北宋仕宦之家中,文采莫過于眉山蘇氏,蘇氏一門三杰(蘇洵、蘇軾、蘇轍)文風之昌無人可望其項背。然而,在北宋一朝,能與峨眉“三蘇”相提并論者,還有一個陜西“藍田四呂”。

    在陜西藍田縣五里頭村,“藍田四呂”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在這個顯赫的家族里以呂大忠、呂大防、呂大臨、呂大均名望最大。其中老二呂大防在宋哲宗時期官至宰相,家族中最小的呂大臨是關中學派創始人張載的門下高足,他才氣過人,志趣高雅,對古器物學情有獨鐘。他將前人零散書籍圖錄收集匯總,整編標注,更是成就了金石學扛鼎之作《考古圖》,呂大臨也因此被譽為中國考古學的鼻祖。2005年年底,考古學家追隨著盜墓者的腳印,在陜西省藍田縣發現了淹沒在麥田與桃園中的一片近千年前的古代墓地——陜西藍田呂氏家族墓。

    藍田呂氏家族墓里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這位一千年前的考古學家為何在做了精心防盜設計后依然難逃脫被盜的命運?是誰盜取了藍田呂氏家族的墓地?出土的呂氏家族墓地文物又揭示了北宋士大夫階層什么樣的生活狀態?古代墓寢中真的有難以言說的秘密嗎?

    11月15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國學講壇主辦的中原國學講壇“文明向心-揭秘中國”系列第二講特邀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呂氏家族墓發掘主持者張蘊女士為大家揭開考古鼻祖藍田家族墓神秘面紗,再現北宋貴族精致生活,揭秘九泉下的名門望族,敬請期待!

    【講座信息】

    講座時間:11月15日下午(2:30—5:30)

    講座地點:河南博物院西配樓二樓多功能報告廳

    領票熱線:0371-63582521

    領票方式:

    一、11月15日之前到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領票(志愿者之家辦公時間:上午9:00-12:00;下午:2:30-5:30)或經七路18號綠洲花園B座301室

    二、網上預定門票:登錄大河邦邦網首頁,關注中原國學講壇報名信息,網上免費訂票。

    【講師簡介】

    張蘊,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陜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隋唐考古藝術研究,2010年中央電視臺《大家欄目》專題采訪,主持挖掘藍田呂氏家族墓。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網(2014-11-1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