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事實
“河南文化產業不僅要抓大,更不能放小。文化產業是平臺,文化產品是載體,不僅要傳承河南的優秀古老文化,還要衍生出經濟效益!”11月9日,網友“鸛河人家”在大河論壇這樣跟帖留言。
大河網網友“fourkxing”11月7日發帖討論甲骨文的未來,希望能充分發掘甲骨文的經濟效益,通過合理可持續的產業化開發,讓甲骨文走進社會大眾的視野,實現其保護、保存、研究、利用等多重價值,得以真正意義上的“復活”。該網友對甲骨文的發展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引發網友關注和熱議,他們紛紛為河南文化產業發展建言獻策。焦點網談記者就此做了相關采訪。
帖文回放
甲骨文將何去何從
目前,黨中央要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并通過多種方式支持文化企業發展。河南的甲骨文該何去何從呢?
1.為了開發甲骨文的現代經濟價值,要做到種類豐富,系列化和系統化相結合,平民化和高檔化相結合,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2.要擴大甲骨文傳播面,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傳播平臺。
3.建立二維碼掃描平臺,一掃便知其演變過程,并與其配套生產一系列以文字為原型的卡通圖偶,逐漸形成一條產業鏈。也可利用其影像資料,合成電視劇,電影背景。
4.可以建造一個以文字(甲骨文、金文、隸書等)為主題的產業園區。可利用幻影成像等原理,讓博物館動態化,添加兒童喜歡的元素,打造主題公園。
5.舉辦甲骨文書法大賽、繪畫展覽,同時面向社會征集以甲骨字為素材的短篇故事,調動普通大眾的熱情,讓他們樂于去了解甲骨文。
6.可將甲骨文廣泛地運用于書籍裝幀設計、包裝設計、標志吊牌設計、廣告設計、網頁設計、展示設計等設計領域,也可以將甲骨片縮小,做裝飾品、明信片撲克牌木刻、石繪、文化衫等較為常見的文化創意產品。
7.可以將雕版印刷甲骨文推廣開來,讓游客自己印刷自己想要的文字,感受甲骨之美。
8.利用其象形特點,在國際旅游景區做成路標,方便不同語言的游客識別。
微訪談
要讓中國古文字巡展走進大學校園
時間:11月9日地點:大河論壇嘉賓:中國文字博物館志愿服務團副團長 付平
焦點網談:您對該網友的看法總體上有何評價?
付平:發帖人專業水平較高,對中國文字博物館的了解比較全面,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焦點網談:您認為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宣傳工作有哪些亮點?
付平:中國文字博物館宣傳工作上最大的亮點是立足于館藏資源精心打造的面向國內和國際的大型漢字巡展,分為國內和國際兩個展線。自2012年4月舉辦以來,已先后在上海、寧波、北京、吉林、蘇州、廣西、臺灣及加拿大溫哥華、尼泊爾加德滿都、德國紐倫堡、法國巴黎、泰國曼谷、日本東京、韓國首爾展出,弘揚了中華文化,促進了國際文化交流,得到了國內、國際的一致好評。
焦點網談:您對中國古文字宣傳工作有何建議?
付平:漢字巡展要盡可能走進大學校園,要充分利用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讓他們更多地了解中國古文字,進而更好地宣傳中國古文字。另外,國外在中國的留學生有20萬,如果讓他們成為宣傳載體,其潛在影響力不可小覷。
網聚觀點
河南是文化富礦,做好文章大有可為
大河網網友“相州太守”:雖然大部分甲骨文原版都在國外,安陽只是個出生地,但還是可以借古生金。
大河網網友“花兒不謝”:河南是文化富礦,文化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希望更多人能為河南文化發展支招,繁榮河南文化,盤活文化經濟,做好文章大有可為。
大河網網友“我本無才”:雖說是物以稀為貴,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文化產品,如果只停留在鄉間地頭,早晚會消失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剛剛在鶴壁舉辦的首屆中原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原文化不僅五彩斑斕,而且博大精深。有了這個新平臺,河南很多名不見經傳的文化產品有了“出頭”之地,相信他們一定會越走越遠。
大河網網友“鸛河人家”:河南文化產業不僅要抓大,更不能放小。文化產業是平臺,文化產品是載體。它們不僅要傳承河南的優秀古老文化,還要衍生出經濟效益!河南有很多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方城石猴、淮陽泥泥狗、浚縣的泥咕咕……如果這些文化產品“活”了,文化產業不火才怪呢。
大河網網友“非常同意”:文化的重要特質主要在內涵,但也不可忽視其外在特性。要在文化產業的平臺上,盡可能在文化層面上保留和尊重文化產品的原生性,同時適當地發掘其商業價值并加以運用,做到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保護,實現良性循環。
文化產業路徑要精心選擇
針對網友們的議論,記者11月9日采訪了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彭恒禮博士。他認為,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是我國當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兩翼,前者強調經濟效益,后者強調社會效益。文化一方面可以作為商品被廣大人民群眾消費,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文化產品承載著道德、觀念、意識形態等,對廣大群眾起著“教化”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像普通商品一樣被生產流通和消費。
他說,河南是文化大省,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充分挖掘河南的歷史文化資源,將其轉化為文化生產力,推動河南文化產業繁榮發展,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必然需要一個過程。
他表示,在傳統文化資源產業化的問題上,我們首先應當慎重,區別對待。對那些適宜走產業化道路,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的產業化項目,自然應該大力推進;對那些不適宜產業化的文化資源,可以通過發展公益文化事業,保護和推動其發展。其次,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尊重經濟規律,能否產業化是由市場決定的,經濟規律是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法則。另外,對那些能夠產業化的文化項目,在產業化路徑上也要做精心選擇,文化不是白菜,可以直接上街賣。通過多種渠道,形成產業鏈條,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才是最理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