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南水”流處藏瑰寶 河南考古重現中原文明進程

2014/11/21 13:32:32 點擊數: 【字體:


“南水”流處藏瑰寶 河南考古重現中原文明進程

11月19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在安陽博物館舉行,圖為一位參觀者在拍照發微信。 本報記者 崔志堅攝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發端南陽淅川縣陶岔渠首,經鄧州、方城到平頂山、許昌、鄭州、新鄉,最后過安陽到河北。與渠道流向一致,淅川貴族墓葬群的銘文青銅器、滎陽關帝廟的陶器、許昌的唐代花釉瓷器、安陽固岸墓地東魏時期的圍屏石榻,諸多極具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珍貴文物,也隨著南水北調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考古發掘被依次發現。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19日在河南安陽市博物館開展,河南省文物局長陳愛蘭表示:“我們將整個展覽按照庫區和干渠由南向北流過的各個地市依次進行展示,力求還原文物發現與南水北調工程的關系,反映各個文物出土地點的線性空間特色,重現中原文明進程。”

最好管理制度確保最大工作量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河南是所經線路最長、涉及面積最大的省份,總干渠和庫區的文物保護工作量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保護工作總量的50%以上。河南省文物部門調查確認文物點330處,考古發掘總面積85萬平方米,其中總干渠發掘面積52萬平方米,丹江口庫區發掘面積32萬平方米。

    面對如此巨大的文物保護工作量,河南省文物局制訂了《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保護工作暫行管理辦法》,詳細規定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保護工作的內容、保護范圍、管理體制、出土文物及資料管理等內容,為規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據。河南省在考古發掘工作中實行監理制、竣工驗收制度和巡護制度,并按照工作進程,向省文物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提交監理報告,在田野工作結束時還組織專家組進行驗收。省文物局把多學科合作研究和樹立課題意識放在重要位置,要求項目申請單位要具備科技考古人員或者邀請相關人員參與項目開展,在發掘過程中運用高科技儀器,遇到重要發現要采集各種分析樣品,進行科學研究。這一管理方法使得河南南水北調文物保護的科研成果尤為突出。

    “正是嚴格的規章制度,使我們在九年時間里,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文物保護工作全部順利完成。”南水北調工程文物保護辦公室主任張志清說。

考古者的“天堂”

    “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組成85支考古發掘隊、760多名考古專家團云集我們山區小縣,這是第一次。”淅川縣文廣新局工作人員劉國奇介紹。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開展田野考古工作的三百多處文物點中,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科研價值的文物點有幾十處。

    鶴壁市劉莊遺址首次發現了大規模、分布密集、排列規律的先商文化墓地,出土了象征權力和地位的齒刃石鉞等一批珍貴文物,對研究先商文化的墓葬制度、人種族屬、社會結構,尤其是商人淵源等重大學術問題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

    新鄭胡莊墓地發現的戰國晚期韓王陵,由環溝、中字形封土與陵旁建筑構成的陵園形態,填補了韓王陵考古發現的空白。由卵石和木炭混合的雙槨雙棺葬具,是韓國王侯級大墓棺槨完整形態的首次發現,是我國東周考古的重要突破。

    淅川徐家嶺楚國貴族墓地出土一件青銅小口鼎,上有銘文49字,不但明確記載了墓主人身份、器物名字,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銘文研究可以推斷出器物鑄造的具體年份,為春秋青銅器斷代提供了明確的標尺,還可以確定當時楚國是用歲星紀年。

田野上的辦公桌

    “輕點,再輕點,我自己來吧。”徐家嶺楚墓發掘現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修復專家馬新民又一次下到坑底,彎下腰小心翼翼收集著一些碎片,“保存完好的青銅器是極少見的,要盡可能地搜集所有的碎片,做上標記,為拼接復原做準備。”年近花甲的馬新民就是這樣“復活”了一件件珍貴的文物。無邊田野上,一處處發掘現場是他們流動的辦公室。

    2009年10月,淅川縣考古隊員忙碌一天正要收工,突然有人在一個探方的角落發現有硬硬的燒土塊,第二天這里就有工程開工,為了不放過一個線索,大家當即決定連夜加班,深挖后,四個形制特殊的銅矛意外出現了。這種銅矛并非產自中國,而是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的典型器物,大約存在于公元前18至前12世紀,分布于西西伯利亞和東歐平原,中國僅有十多件。

    “刮風下雨,別人都是往屋子里跑,我們往屋外跑。”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鉆探部主任喬保同說。哪個現場沒有拉防雨布,哪里落下了出土資料,稍有閃失,就會有不可挽回的損失,現場的一磚一石,都記在每個人心上。

    在安陽博物館舉行的展覽將免費開放3年展期,展出3700件文物,讓人們記住河南考古工作者的累累碩果,記住寫在中原大地的文明華章。

    (本報記者 劉先琴)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11-2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