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新常態下的新作為——訪河南博物院院長田凱

2015/2/2 11:09:11 點擊數: 【字體:

新常態下的新作為——訪河南博物院院長田凱

 

    說起考古,人們很快會聯想到會“講歷史”的青銅玉器等,與之打交道的除了考古研究所外,還有代表著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博物館。田凱198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之后被分配到河南博物院,一工作就是近30個年頭。近日,記者走進河南博物院,聽田凱講述他與博物館的不解之緣。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展覽”對于不少人來說顯得遙不可及。這一時期的田凱也只去過開封相國寺的群文館,看過一些小型展覽。

    經過不懈的努力,1981年他成功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由于專業緣故,田凱有意識地參觀了當時的“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他仍清晰地記得初次參觀該館的情形:“博物館主廳中央處有一個中國地圖的大沙盤,周圍是中國古代的地動儀、渾天儀。”田凱說:“在博物館里我學到了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覺得很滿足。之后,每逢周末或假期,我便去參觀各類博物館。”

    博物館的“看”和“做”

    畢業后田凱被分配到河南省博物館(現在的河南博物院)。第一份工作是陳列設計及繪圖。“過去是‘看’博物館,現在是‘做’博物館。‘做’博物館的第一步不是內容設計,而是形式設計。”他說。

    他的首份工作是設計展示漢代透光鏡,由于透光鏡能反射其背后圖像,田凱便去學習研究和計算其陳列設計的擺放設置。接下來的如繪制靈井人狩獵圖等工作更是讓他愛上了這一行。

    田凱潛心研究的態度,獲得了領導的認可,他被分配了較高難度的內容設計工作。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對古代歷史的陳列改造中對原始社會的內容進行設計。“博物館展示給公眾的不僅是形式,還有內容。”這是田凱從形式設計轉變至內容設計時的感受。

    田凱后來鉆研特色展覽。因之前承擔過《中國古代典章制度大辭典》中《樂律卷》的編排,接觸過不少古代樂理知識,他開始研究河南音樂類文物,還為當時反響很好的“河南古代樂舞藝術展”編寫大綱,并為其后的“華夏遺韻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4年,河南博物院開始籌備,身為陳列部主任的田凱負責基本陳列等。此時,他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考慮中原古代文化發展的整個體系。田凱深知責任重大,他翻閱書籍、虛心請教,終與團隊完成工作。

    2003年,國家文物局在全國選撥各地精英館長去美國進修3個月,時任河南博物院副院長的他被選中。

    “考察完美國博物館的社會運營等工作后,我受到很大啟發。”田凱說。

    學習歸來,為響應河南博物院的“三貼近”工作,在號召用現代技術反映古代科技成果的活動中,通過對張衡地動儀和郭守敬觀星臺的復原研究和展示,田凱對博物館向民眾傳遞科學知識有了更深度、立體的認識,他領悟到真理是一個過程,并不是終結。其后,作為“古羅馬文明展”策展人,他糅合在美國進修時所學知識,組建了志愿者隊伍,并從社會上募集資金用于宣傳,第一次形成了河南博物院陳列展覽中從展覽到教育、從宣傳到社會化的完整體系。“該展是河南博物院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田凱說。

    時任博物院副院長,田凱一心做陳列展覽、科學研究、信息化等工作,這個過程也逐漸讓他認識到,博物館要以陳列展覽為傳導、科學研究為基礎、宣傳教育為延伸、信息化為補充,才能打破傳統意義與時代發展接軌。

    博物館重在運營

    2014年6月,田凱出任河南博物院院長、黨委書記。田凱表示:“身為院長,如何運營博物館、發展博物館是他思考的首要問題,這需要在整體的基礎上從多角度、多層次考慮。要從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區域發展的階段性目標、世界文化與博物館的發展趨勢考慮河南博物院的發展,這樣博物館整體才會得到提高。”

    為此,上任當天田凱便提出社會化、現代化、國際化“三個化”的發展目標。公眾是檢驗博物館發展的唯一尺度,“社會化”就是博物館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社會公眾的需求和社會發展定位自己的目標;“現代化”指博物館的發展應處在社會前沿,即要現代化發展,不僅燈光設計、空氣質量、文物保護的技術等硬件走現代化,管理理念、管理措施也同樣要現代化;“國際化”指河南博物院要有自己的定位,目標方向要國際化,在國際上有知名度的同時也要融入國際博物館的大家庭,才能走出中原、立足全國、邁向世界。

    有了目標,就要實施,隨后田凱又提出與河南博物院“三個化發展”相呼應的“四個精神”。科學研究是立足之本,要有刻苦鉆研精神;有了創新意識,博物館的發展才能始終站在發展前沿,即要有創新精神;要有團結協作精神,不僅是內部員工之間,同行之間、博物館與社會之間也要相互團結合作;博物館是通過對實物的研究來探討社會文化發展規律的地方,其之所以存在于世界上,它最大的價值就在于用實物來研究證明人類歷史文明,這要求博物館要實、博物館人也要實,所以博物館要有務實精神。

    田凱提出,博物館的發展要個性化,不能千篇一律。河南博物院80余年的歷史形成了其自身具有特色的博物館傳統文化,河南所處的中原地區獨特的歷史人文沉淀,是河南博物院收藏展示特色的基礎,這是要堅持的特色,同時在現代化發展中還要形成鮮明的時代性,這是河南博物院應當開拓的新特色,只有堅持特色式發展,博物館才有獨特的價值,才能永遠走在前列。

    博物館分類明顯,展品類別比較單一,相互間很少融合,河南博物院作為歷史考古類的博物館,要去引導公眾對歷史發展有客觀正確的認識,不能從單純的歷史去解讀,中國社會的發展是多層面立體化的發展,博物館不僅要有行業內知識的融合,也要有行業外不同專業的融合,只有這樣,“三個化”的發展目標才能順利實現。

    談到到河南目前博物館的發展現狀,田凱說由于目前河南各地政府的重視與資金投入,不管公立博物館還是民營博物館的發展在數的提升上都非常快,但在質的基礎上,博物館內部的品質與運營還有待提高。在基本陳列中,特別是洛陽博物館、許昌博物館、平頂山博物館、鄭州博物館等在建設的過程中獲得了全國精品榮譽稱號,河南博物院也更是獲得了四個精品,得到了全國的認可。

    但歷史類博物館的飛速發展致使特色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仍有欠缺。從公立博物館來看,類別上特別是自然類、行業類、科技類博物館的發展仍存在不足;從民營博物館來看,河南與發達地區存在明顯差距,缺乏領軍博物館。

    “近年,河南的博物館雖然建了很多,知名度也較高,但科研成果不豐富,文物保護、社會教育人才與設施更是欠缺,這都是需要著重彌補的。”田凱最后說道。

    【相關鏈接】

    河南博物院——一座見證了中國博物館發展歷程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坐落于中原腹地、黃河之濱,始創于1927年,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館內有充溢王者之氣的恢弘建筑、譜寫文明史詩的精美文物、20余個王朝的輝煌遺珍、廣納百川的中原文化氣息。近年來,每年有約200萬的參觀者走進河南博物院。鐘磬瑟管中回旋的華夏樂音、異彩紛呈的常設與流動陳列、以人為本的公眾服務理念、自然與人文構筑的理想樂園,是他們共同的感受。

    河南博物院——一座中原地區承載著一串串沉甸甸榮譽和諸多 擔當的“龍頭”博物館。這里是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博物館“三貼近”試點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這里榮獲過三屆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三屆中國博物館志愿者十佳之星以及全國講解員大賽一等獎、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組織獎、首屆中國博物館教育優秀示范案例;這里還是中國博物館協會安全專業委員會、河南省博物館學會、河南講解培訓基地、河南省紙質文物保護基地等重要學術、科研、業務機構的掛靠單位。它以北京大學、鄭州大學等一批知名高校為學術支撐;它以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一批國內外重量級大館為戰略伙伴。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