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河南稀有劇種保護工作扎實推進取得豐碩成果

2015/2/2 11:06:26 點擊數: 【字體:

河南稀有劇種保護工作扎實推進取得豐碩成果

正在街頭演出的稀有劇種

    早在2012年12月,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就啟動實施“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兩年時間過去了,該工程對列入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稀有劇種傳統劇目進行收集、整理、復排和攝制、記錄,全面推進了河南省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記者了解到,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的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并取得豐碩成果。

    摸家底

    河南稀有劇種現狀堪憂

    稀有劇種多指流布區域較窄、觀眾和從業人員較少、影響相對較小的劇種。作為地方稀有劇種大省的河南,稀有劇種一直都是非遺保護的重點,河南省文化廳對全省的傳統戲劇劇種普查出線索萬余條,將普查到的稀有劇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四級名錄進行重點保護,并加強對傳統戲劇的扶持。2006年至2012年,國家財政和省級財政共投入傳統戲劇保護經費3000多萬元,占全省國家級和省級非遺保護經費總額的48%。

    據記者了解,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目前河南省稀有劇種的保護和傳承面臨著市場有限、職業劇團專業層級低、表演團體基礎設施較差、從業人員銳減且流動性較強等諸多的問題和困難。隨著現代化、城市化的擠壓,很多稀有劇種受眾面不斷萎縮,面臨消亡的危險。同時,劇目數量銳減,不少劇團20世紀50年代的演出劇目還有五六十個,而現在能演出的僅有20個左右。

    聚合力

    全面啟動稀有劇種搶救工程

    在這種情況下,2012年12月24日,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聯合啟動該搶救工程,從多方面著手,推動搶救工程的順利實施,并成立“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領導小組”,負責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

    文化部多次對搶救工程進行指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兩年來撥付國家級保護專項經費達1000余萬元;河南省文化廳2013年、2014年安排稀有劇種保護工作經費達400多萬元; 通過召開不同層級會議,總結搶救稀有劇種的先進典型,推廣先進經驗,推進工作。

    在搶救稀有劇種的過程中,河南全省上下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保證了搶救工程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分14個小組下基層對29個稀有劇種進行全面的深入調查,收集和整理全省稀有劇種傳統劇目和樂譜,編輯整理出版稀有劇種書籍;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復排的百部傳統劇目進行拍攝、錄音錄像,記錄整理;全省各市縣和項目保護單位對所在區域的稀有劇種有關的實物、劇本、服裝、道具、照片等進行了征集與收藏。

    求實效

    稀有劇種搶救工程取得碩果

    經過兩年來對稀有劇種進行收集、整理、復排及攝制和記錄等,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全面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基本摸清了當前河南省稀有劇種的生存現狀,河南省的地方戲曲目前存活的只有36種,列入省級以上非遺項目的有29個;編輯出版《漢劇》、《大弦戲》、《落腔》、《四平調藝術》等一批專著;收集整理劇目劇本1890多部,曲譜1557部,字數近千萬字;征集一批稀有劇種相關實物、服裝、道具達5800多件;建設一批稀有劇種展示場館,并復排、拍攝一批傳統劇目。

    在這種情況下,2014年12月25日,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總結表彰會在鄭州召開。會議對“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進行了總結,并表彰了河南省文化藝術音像出版社等20個先進單位和劉亞光等28名先進個人。會上,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還向稀有劇種搶救工程捐贈資金100萬元。這為下一步河南省稀有劇種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探路徑

    為非遺分類保護總結經驗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具有類別多、數量眾、分布廣的特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表現形式的地方傳統戲劇,在河南省過去有近百種,目前存活的36種大部分處于瀕危狀態。河南省組織開展稀有劇種搶救工程,目的就在于探索出一條分類保護的工作方法,并將其推廣到其他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

    兩年來,通過實施稀有劇種搶救工程,河南探索出了多種保護方式:通過組織老藝人座談、收徒、對劇本、對唱腔等形式,對瀕危的劇種進行全面記錄、保存;通過復排傳統劇目,支持稀有劇種積極開展展演,增強生存能力、擴大生存空間;通過在一些特定區域開展整體性保護實踐,將稀有劇種由單個的項目保護提升到對其依存的社會、人文等環境進行整體性保護;通過征集照片、道具、劇本、曲譜等,還原稀有劇種歷史面貌;通過舉辦小型展覽,展示稀有劇種魅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等。

    河南省文化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總結這些工作經驗,對于研究不同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特點,研究有針對性的保護方法,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保護的河南經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