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原傳統美術保護傳承座談會暨河南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啟動儀式在淮陽舉行。中原傳統美術如何保護傳承?文化部非遺司司長李雄、河南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和省內外非遺保護專家及省內市縣文化部門有關負責人參加了研討座談,詳細研討破解中原傳統美術保護難題。本刊本期擷取與會領導和專家發言中的要點,以饗讀者。
文化部非遺司司長李雄:
培養非遺專家要有國際化視野
河南省前兩年做了稀有劇種的搶救保護工作,現在又開始進行傳統美術的搶救工程,這幾年非遺保護一直做得很好。
傳統美術的界定范圍如何規范,常態化保護的階段應該怎么做、怎么更規范?這是文化部非遺司一直在考慮的問題。今年要把各方面工作規范起來。專家提出的傳承人管理辦法實行動態管理,應該有進有出、有評估制度等,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非遺工作中逐步去做。
近年來,河南省較重視各級非遺保護中心建設,但是從全國范圍來看,保護隊伍建設力度還不夠,全社會對非遺保護工作不夠重視,我們有責任加強工作力度。其次,要加大非遺保護經費的投入。
今后要重視非遺專家隊伍的建設。目前,國家級非遺專家年齡存在老化現象,今后要培養一批通曉外語的中青年專家,從中鍛煉專家隊伍的外向型發展,讓非遺保護能夠與國際對話。
河南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
做好中原傳統美術保護傳承
今年和明年河南省文化廳將啟動全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要利用兩年時間將全省美術的非遺家底搞清,檔案建齊,另外做一些基礎工作。
非遺保護開展時間較短,和文物保護相比較落后,由于經驗特別是投入不足,面臨的形勢很艱巨。我們將抓好法律法規的落實,加大保護方面的投入,在隊伍建設、專業力量培養、傳承人的扶持等方面做好工作,這是我們當前文化工作的一大課題。
河南省文化廳副巡視員孫鵬:
推進傳統美術傳承保護的幾點思考
河南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將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對河南省內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內的傳統美術項目進行保護,按照“六個一”的標準,努力使傳統美術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
我們扎實做好基礎工作建設,為每個項目和傳承人建立一套紙質和數字記錄檔案。建立非遺展示館、傳學所,傳承基地,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借助這些平臺舉辦專題美術展覽,向群眾免費開放。進行國內外文化交流的重點項目,營造保護氛圍,推進傳統美術進社區、進校園。
在保持傳統工藝本真的基礎上,期待各級保護單位和傳承人提高美術產品的創造設計水平,改進呈現作品的方式,注重大眾的審美和需求,提高衍生品的開發。
南京大學教授、非遺專家徐藝乙:
加大民間美術品的科技保護
中國的民間美術源遠流長,它和中國的文人美術,觀光美術和宗教美術等同出于原始美術,更多是從原始美術直接過來,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它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聯。
從民間收回的實物很容易出問題,它在生活中是動態性的,一旦將它收集到非遺中心等機構辦公室,放到庫房、櫥柜里時,它就處于相對靜態,這樣的話,第一易霉變,第二易受細菌侵蝕,第三會變質,所以對民間美術資料進行科技保護,很重要。
很多年輕傳承人缺少傳統文化素養,他的價值標準可能是模糊的,所以需要專業人員悉心輔導和傳授相關知識,使傳統美術在年青一代手中能可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所長、非遺專家邱春林:
傳統美術要守住本真
中原傳統美術面臨的局面是,優勢和劣勢都很明顯。像淮陽的泥狗狗等在近年變化很大,但是文化識別性越來越弱。
市場化的腳步離傳承人越來越近,每個藝人都要揣摩客人的需要,城市的需求跟鄉村不一樣,特大城市跟二線城市又不一樣。傳承人要通過各種渠道學習時尚的東西,這樣一來,文化特征就被改變了。
如何在變化中守住一些核心要素,就成為非遺保護工作者特別要思考的問題。
河南省非遺專家劉建友:
搶救傳統美術保護工程正當其時
第一,要有針對非遺傳承人的管理制度。要提出要求,進行年終評估和動態化管理。
第二,在投資上要加大。要改變“中央給的多,省給的有,縣和市給的少"的“倒三角”投資方式,給傳承人提供良好的傳承環境。
河南省非遺專家喬臺山:
把古村落傳統美術作為重點來搶救
建議選擇瀕危、亟待搶救的項目進行保護,將古村落的傳統美術作為重點搶救項目。包括傳統琉璃等建筑構件及古村落中古舊家具等進行優先搶救,因為傳統村落消失了,非遺載體也就消失了。
河南省美術館館長、非遺專家化建國:
要去農戶家挖掘原始作品
河南美術館展覽展出的傳統美術都是是原汁原味的,比如舉辦和門神相關的展覽的展品,就是我們就到朱仙鎮一幅一幅精心挑選出來的。
美術館展示的目的,是做引導,讓大家認識什么是傳統美術。盡管民間美術也要隨著生活的發展有變化,但是不能形成變異,不能為了商業而商業,不然這個路子就錯了。
河南師范大學教授、非遺專家李新生:
加強和教育資源結合
河南省非遺保護工作任務艱巨,打造專業化團隊需要通過傳承人的培養來實現,但是全省高校還沒有關于非遺的專業。政府應該鼓勵院校對非遺人才進行委托培養。
將優秀傳統美術的保護傳承提升到社會共識和文化戰略,讓學生從小認識和熟悉傳統美術,慢慢就會在社會形成共識。氛圍營造好了,對藝術品的尊重、熱愛,就會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