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6年度考古工作匯報會(上)

2017/2/7 10:07:23 點擊數: 【字體: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6年度考古工作匯報會(上)

  2017年1月12日-13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鄭州組織召開2016年度考古工作匯報會。本次匯報會以“田野考古工作新發現、科技考古與科技保護新成果”為主題,以現場講演PPT和展板展示兩種方式,集中展現2016年度考古工作成果。會議還首次邀請了有關高校和地市考古研究機構參會,共有39個項目做PPT講演,5個項目做展板展示。經過整理,我們分3期陸續推出匯報成果。
 
  1月12日下午,簡短的開幕式后,匯報會正式開始。共有來自7家單位的12位學者進行匯報。匯報會分4場,每場分別有主持人(點評人)。
 
  第一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魏興濤和濟源市文物工作隊許召東主持。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揚匯報題目是《靈井許昌人遺址近年來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匯報詳細介紹了靈井許昌人遺址2014至2016年的考古新發現以及第五層發現與研究。遺址至少7個古人類個體,包括老年、壯年和未成年各個階段的化石標本。石器原料以脈石英為主,加工精致,個體較小,其中鉆器是一種代表性器物。第五層共發現陶片92片,素面為主,偶見繩紋、弦紋、壓印紋和刻劃紋等。紋飾一般在腹部,有些在陶器的口沿處施以壓印紋。火候普遍偏低,質地疏松,較破碎。許昌人遺址作為華北地區乃至東北亞細石器文化圈的最南代表,為研究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細石器技術以及人類行為模式提供了新的視角。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樊溫泉匯報題目是《鄭韓故城北城門重要考古發現》。 鄭韓故城位于新鄭市城關附近的雙洎河(古洧水)與黃水河(古溱水)交匯處。本次發掘共清理出春秋戰國至明清時期帶車轍的道路、夯土建筑、壕溝、排水管道、活動硬面、踩踏面、瓦礫層以及灰坑、水井、墓葬等重要遺跡。研究者科學地提取了北城墻的測年樣品、土樣信息等資料,對研究北城門建造體系以及城外防御設施等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本次發掘首次以考古手段獲取了北城門的布局特征,研究表明,鄭韓故城具有早期甕城的雛形。基本探明了北城門遺址的歷史沿革和變遷,廓清了北城門遺址的組織結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馬俊才匯報題目是《漯河西溪花園工程考古發掘與方城八里橋遺址考古調查》。西溪花園建設工程項目位于漯河市西城區陰陽趙、古城村西,太白山路與芙蓉江東路交匯處西南角,向東126米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漯河古城遺址”的西城墻。本次發掘2000平方米,文化層厚度2.5米。發現有戰國、漢代、唐代和清代的文化遺存,遺跡豐富,出土遺物較多。以戰國水井、漢代磨坑遺址、漢代殘夯基、富含瓷片的唐代灰坑的發現較為重要。
 
  八里橋遺址的調查表明,遺址范圍較大,約86萬平方米。發現大量二里頭文化灰坑、灰溝及分布較廣泛的文化層,以二里頭文化三四期為主。新發現八里岔二里頭文化二期遺址,面積6.6萬平方米。八里橋遺址面積較大,出土遺物豐富,發現有卜骨、刻符陶片,石鉞等重要遺物,結合文獻記載,遺址可能為曾國的始封地。
 
  第二場由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三營主持。
 
  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焦華中匯報題目是《鄭合高鐵淮陽張集遺址考古工作發掘工作匯報》。張集遺址位于周口市淮陽縣豆門鄉張集村北約200米處,共發掘1100平方米。遺址內涵非常豐富,年代跨度從漢至宋元、明清。發現遺跡眾多,包括道路、灰坑、墓葬、古井、灶、建筑構筑物等。文化層較厚達1.2米左右。發掘古錢窖1座,古墓葬7座,陪葬坑2座,灰坑19座,古井2眼,灶15座,溝4條。出土各類文物達上千件。
 
  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局王宏偉匯報題目是《平頂山市鄭萬高鐵虎營遺址發掘情況》。鄭萬高鐵虎營遺址位于魯山縣東南部,該遺址位于虎營村東北部的崗地上,地勢北高南低,其北部為沙河。發掘700平方米,各類遺跡63例,其中灰坑6個,水井2座,墓葬1座。出土遺物可分為陶、銅、石、玉等。陶器以生活用具為主,可分為圓底器、平底器、三足器、圈足器,器類有大口尊、豆、罐、刻槽盆、鬲、器蓋、鼎足等。
 
  駐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齊雪義匯報題目是《確山縣朗陵城遺址考古發掘階段性收獲》。朗陵城遺址位于駐馬店市確山縣任店鎮南200米處。遺址平面近梯形,東西長1590米,南北寬360米,面積約50萬平方米。文化層分布薄厚不均,最深達3.5米。在城墻以外的東、南、西三面發現有大面積的文化層堆積。通過鉆探,探清了城墻的走向和范圍。本次發掘探方22個,大多尚未清至生土。截至目前,共發現東周至兩漢時期的灰坑86座、灰溝6條、水井3眼、灶4座、石砌圍墻一段、道路2條、陶排水管道2處以及漢代至清代的墓葬7座。主要收獲是,在城址的西北部清理出漢代時期冶煉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堆積。朗陵城遺址是駐馬店乃至豫東南地區非常重要的一處郡治、縣治城址,其所處位置非常重要,也是南北文化的交匯區域,各種文化在此區域進行的交流與融合,對于揭示駐馬店的古代歷史和理解古代社會的各種狀況具有重要意義!〉谌龍鲇珊幽鲜∥奈锟脊叛芯吭汉缿c和許昌市文物考古研究管理所車飛主持。
 
  中國科學院大學宋國定匯報題目是《2016年淅川坑南遺址考古發掘匯報》?幽线z址石器原料單一,類型齊全,石制品中石片、工具比例較大。遺址距丹江較近,地勢平坦,適合人類居住。由于未發現居住類遺跡,可能為臨時性石器加工場所,也可能是石器的使用地或遺棄地。遺址地層由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連續堆積,經碳十四、光釋光測年,遺址時間大致為距今20萬年前后至距今1萬年左右?幽线z址為探索舊石器中晚期過渡、現代人出現與擴散以及早期農業起源等國際性學術課題提供了重要資料。史前石器加工場所的發現,為研究該區域石器加工技術、棲居形態、人群規模、認知能力等考古學問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鹿科動物化石的發現,說明該遺址具有骨骼埋藏條件,為研究丹江口庫區環境和人類生存年代增添新的線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魏興濤匯報題目是《舞陽賈湖(張王莊)遺址2016年度考古發掘及其重要意義》。遺址發掘面積650平方米,共發現房址28座、灰坑(窖穴)259座、墓葬1座。陶器組合為扁柱狀足跟帶小按窩的鼎、旋紋罐、盆、缽、雙耳壺(罐)等。石器較少,有磨棒、礪石、鏟等。房址分柱列式(可能屬干欄式建筑)和半地穴式兩種,以后者為主。在不同區域半地穴式房址門道有不同朝向,偏南發掘區門向大都朝東南,而在北部發掘區門道則多朝西個別朝北,兩區域之間為較大房址,從而表明有不同的居住區。在偏北發掘區北部基本不見房址卻有密集的灰坑,可能為倉儲區。
 
  張王莊遺址是舞陽一帶發現的又一重要新石器時代遺址。年代接近裴李崗文化時期,處于裴李崗文化向仰韶文化過渡的時期,為賈湖一類遺存去向的研究提供重要線索。該遺址仰韶文化基本特征已經具備,屬仰韶初期階段。遺址的發掘為揭示仰韶初期的聚落布局提供了重要資料。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曹艷朋匯報題目是《駐馬店國樓遺址考古工作匯報》。國樓遺址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本次發掘面積3795平方米,發現灰坑、房基、水井、溝、墓葬等各類遺跡現象265處。國樓遺址文化堆積較厚,文化遺跡現象復雜、出土遺物豐富,時代跨度較長,包含有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王灣三期文化楊莊二期類型和二里頭文化。尤以屈家嶺文化時期遺存最為豐富。這一時期發現有保存較好的房基,主要為多間多門道式。此外,在遺址的下層發現屈家嶺文化時期土坑豎穴墓葬16座,分布比較密集,人骨保存較差,未見隨葬品,從排列布局情況看應為屈家嶺文化時期的一處墓地。
 
  國樓遺址包含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王灣三期文化楊莊二期類型和二里頭文化遺存,文化序列連續不斷,是駐馬店乃至豫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小型聚落遺址的典型代表,對于研究駐馬店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聚落分布、聚落等級和區域社會復雜化有比較重要的價值。此外,駐馬店國樓遺址地處中原文化系統和江漢文化系統的交錯地帶,這批資料對于研究各種文化在此區域進行的交流與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吳偉華匯報題目是《葉縣大竹園雙冢子墓地考古發掘匯報》。墓地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80米。包括兩座大型墓、四座小型墓及兩個車馬坑。其中,兩座大型墓位于墓地北端,呈南北向排列;四座小型墓位于南部,大致呈東西向排列;兩座車馬坑分別位于兩座大型墓的西側。M1平面為“甲”字形,被盜嚴重。墓壁呈階梯狀內收,計有11層臺階。臺階寬0.55、高0.75米。車馬坑與M1西壁相距14.4米。車馬坑整體近長方形,南北長12.86、東西最寬4.2、深1.44—1.56米,南部略高?觾劝l現四輛車和一個肩輿。依據葉縣大竹園“雙冢子”M1填土所出陶片及鐵器來看,墓葬應屬于戰國時期,結合文獻記載M1應是戰國早期的楚墓。
 
  第四場由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孔德銘和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鄭立超主持。
 
  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張自強匯報了兩項,分別是《新鄉南高村遺址調查與試掘》和《原陽陽光新天地建設項目東漢多室墓發掘》。
 
  高村遺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發現有龍山文化陶片和戰國板瓦等,是一處龍山——商周遺址。南部高臺地為龍山遺址和墓葬區,北部為戰國遺址。從采集的陶片看,能分辨器形的有盆、罐等,多為是灰陶、褐陶,兼有少量的紅陶。原陽縣陽光新天地建設項目發掘面積400平方米,發現有2座墓葬和一條溝渠。M1為東漢時期磚室墓,東西向,長14.1米,墓葬結構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側室構成,墓室均為四角攢尖頂,方磚鋪地。M1結構保存相對較好,出土隨葬品主要以陶器為主,為中原地區東漢晚期墓葬的典型器類組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王豪匯報題目是《出山店水庫工程信陽孫寨遺址2016年考古工作收獲》。遺址由東南和西北兩個臺地構成,面積約6.5萬平方米。擬建出山店水庫大壩從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和保護區西南部和西北部穿過。2016年分別在西北臺地和東南臺地西部發掘700平方米。發掘遺跡較多,其中灰坑50座,灰溝2條,房基1座,陶灶2座。時代主要為龍山和西周時期,有零星的二里頭文化遺存。龍山和二里頭文化時期,孫寨遺址文化遺存與駐馬店楊莊第二期和第三期遺存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因此兩地應屬于同一個文化系統。孫寨遺址發現五座內壁立柱和細沙鋪地的灰坑,這類灰坑在豫南地區不多見,為研究龍山晚期的建造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12日的匯報,從下午14:00開始,至18:45結束。匯報分4個小段,每段結束后,主持人(點評人)都對匯報內容進行了點評。從匯報內容看,主要以配合基本建設項目為主,遺址年代跨度從舊石器至明清,基本涵蓋了全新世以來(包括一部分晚更新世)的人類發展史。靈井許昌人遺址和舞陽賈湖(張王莊)遺址是為數不多的主動性科研項目,成果豐碩。駐馬店國樓遺址和信陽孫寨遺址龍山時期文化遺存的發現對于研究豫南地區新石器晚期中原和江漢地區文化交流與互動提供了寶貴的考古實證。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考古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