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機器人、學法律、吹糖人、糊風箏……昨日,鄭州市綠城廣場吹起一陣文化“混搭風”。由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等單位聯合舉辦的2017年河南省社科普及周開幕式在這里舉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蔣篤運,副省長戴柏華,省政協副主席張廣智出席開幕式,現場吸引了近千名市民前來“圍觀”。未來一周,這陣文化風還將吹遍綠城,吹遍全省。
【現場】開幕式逛一圈,收獲了一個“世界”
時值周末,瀟瀟細雨中,一把把紅傘悄悄地在綠城廣場上“綻放”。河南省社科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開幕式現場共布置了150塊展板,100個咨詢臺,可以為市民普及從古至今方方面面的知識。
上午8時左右,穿著雨衣、打著雨傘的男女老少開始向廣場聚集。最熱鬧的地方當數民間藝術展示區了,在這里,吹糖人、做烙畫、糊風箏、捏泥人的民間藝人們各展絕活,瞬間擁有一大撥“粉絲”。
攪一攪,揉一揉,拉一拉,再從尾部吹口氣,幾秒鐘時間,一團黏糊糊的麥芽糖在藝人田元發的手中變成了一只活靈活現的小兔子,這讓圍觀的小朋友們驚訝得直拍手。
靠著祖傳的吹糖人手藝,數年前,鄭州人田元發被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在會這項手藝的人不多了,就想多去一些地方,多參加一些活動,讓更多人體驗這種傳統藝術。”田元發數了數,一年“出攤”的次數有百余次之多,近年來,他的腳步還走出了國門,讓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們也見識了這門中國傳統藝術。
那邊有人為民間藝術癡迷,這邊有人對科技更加“感冒”。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大二學生張超最喜歡的是機器人制作咨詢臺,“生活中的小雜物組合到一起,再裝上電池,就成了會跑的簡易小車、會吹泡泡的泡泡機,感覺很神奇。”張超告訴記者。
現場還有普及保險、統計、法律知識的咨詢臺。一時間,綠城廣場變成了一片知識的海洋。
【組織】中原大講堂、“免費一日游”等活動即將開啟
《河南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按照該條例規定,每年九月的第三周為全省社會科學普及周。今年是首屆社科普及周,時間定為9月10日至16日,主題為“改革創新鑄就新河南,共享發展喜迎十九大”。
開幕式上,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等領導為鄭州市社科普及基地授牌,為社區、扶貧村、社科普及基地代表贈送社科類書籍。
河南省社科聯主席李庚香說,舉辦社科普及周活動,就是要用群眾喜歡聽、聽得懂的語言來說話,要把系統的社科理論以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向群眾普及。
普及周活動包括省市縣中原大講堂系列專題講座,深入機關、學校、社區、鄉鎮、企業、軍營等單位的社科知識大篷車進基層活動,全省50個省級社科普及基地“免費一日游”活動,“生活大百科”廣場宣傳咨詢活動,免費贈送社科書籍,優惠展銷社科讀物,社科知識競猜,文藝展演,等等。
怎么讓群眾參與進來?各地主辦方也沒少花心思。如,鄭州市將舉辦《天工追夢——鄭州古代科技文物展》;開封市將舉辦宋文化文藝展演;焦作市、許昌市將舉辦社科知識有獎競猜活動;漯河市將舉辦《河南省社科普及條例》電視大賽;商丘市計劃每晚在應天公園舉辦社科文藝演出;南陽市計劃舉辦社科普及文藝晚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