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諱言,古往今來,貪污腐敗現象一直是官場的痼疾,雖酷烈至剝皮實草,猶不能禁絕。而與貪腐的斗爭也一直在持續,雖古今有異,但戲曲藝術借古喻今的教化功能,對當前的反腐形勢也多有積極意義。9月24日晚,由河南省京劇藝術中心精心創排的京劇《大明按察使》,在遂平縣文化藝術中心亮相第十四屆河南省戲劇大賽,用一張白虎皮引出的案件,演繹了一段曲折復雜的反腐故事,唱響了一曲正義的贊歌。
該劇講述的是:明朝年間,同科進士黃茲公和汪正分別擔任河南提刑按察使和河南彰德府知府。在一次對省內官員微服私訪時,黃茲公接到了獵戶們對汪正的訴狀,大為震驚。黃茲公改換身份,親自去惡紳肖善家中巧妙地問出了汪正貪污受賄、買官作惡的事實。黃茲公十分痛心,念在同窗之情,苦心勸告汪正懸崖勒馬,承認罪行。汪正以為自己早已買通了巡撫,更自恃朝中有人,根本不聽勸告。黃茲公深感汪正不是一般的對手,他的妻子和兒子也勸他不要招惹汪正以免大禍加身。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黃茲公決心不計個人得失,一定要為百姓伸張正義,最終抓捕了汪正、肖善,為彰德府百姓除了大害。
京劇《大明按察使》由編劇孔凡燕,導演張四全、陸寶林,唱腔設計李祖銘,音樂設計劉鵬等主創,邢鵬遠領銜主演(飾黃茲公),主要演員有趙巖、戴維、張峰、李鵬飛、賀雯、董亞楠、杲翔等。這是一部借古喻今的京劇反腐大戲,以幾方爭奪稀世白虎皮為矛盾焦點,歌頌了清官廉吏不計個人得失與安危,肩負重任,為國除貪,為民除害的斗士精神,彰顯了正義的力量,呼應了當前黨和國家堅定不移推進反腐倡廉的決心,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資料鏈接】
河南省京劇藝術中心(原河南省京劇院),誕生于1945年8月,是河南省唯一的京劇專業表演團體,前身為解放戰爭時期的民友劇社。近年來,中心復排、創作了15臺大戲,50多出折子戲,其中《傳槍》《紅管家》《好媳婦》等劇目曾被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成戲曲藝術片。2014年創排新編歷史劇《劉伯溫》入選文化部“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戲曲專項扶持項目;2016年創排神話劇《羅摩衍那》赴越南參加第三屆越南國際實驗戲劇藝術節并獲金獎;2017年復排傳統劇《金翅大鵬》參加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演出。成立七十余年來,演出足跡遍及中國大部分地區和日本、韓國、委內瑞拉、阿根廷、巴西、美國、越南等多個國家,為京劇藝術的傳承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