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倒霉大叔的婚事》劇照
豫劇《重渡溝》劇照
豫劇《堯山情》劇照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40年來,河南文藝創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6月21日至7月13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聯合主辦,河南豫劇院承辦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河南省優秀現實題材劇(節)目展演月”活動在鄭州舉行。本次活動時間跨度長、參演劇目多、參與院團范圍廣,體現了公益性、時代性,各界好評如潮。
謳歌時代 藝術唱響主旋律
改革開放40年來,河南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同黨中央的政策方針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用生動的藝術筆觸,描繪了一幅幅時代前行的壯麗畫卷,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
特別是戲劇方面,豫劇《焦裕祿》《香魂女》《程嬰救孤》《常香玉》,話劇《紅旗渠》,越調《老子》等作品在全國重要文藝賽事活動中屢獲佳績,多次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大獎及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等獎項,被譽為“河南戲劇現象”。
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優秀現實題材劇(節)目展演月共向觀眾呈現了21臺優秀現實題材劇(節)目。據河南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霞介紹,此次參加展演的劇目均為河南省各個時期極具代表性的優秀現實題材作品,涉及豫劇、曲劇、越調、京劇、話劇、四平調等多個劇種,舞臺藝術形式多樣;參演院團涵蓋河南6個省直院團、9個市級院團及4個縣(區)級院團。
據介紹,21臺優秀現實題材劇(節)目中,既有獲得全國大獎的精品劇目《紅旗渠》《香魂女》《常香玉》等,也有跨世紀經典劇目《倒霉大叔的婚事》《老子·兒子·弦子》等,還有近期新創劇目《重渡溝》《堯山情》等。這21場演出在河南藝術中心、河南省人民會堂、河南省兒童影劇院以及香玉大舞臺4個劇場輪番上演,讓群眾享受了一場戲劇的饕餮盛宴。
話劇《紅旗渠》歌頌了河南省原林縣(今河南省林州市)縣委書記楊貴帶領全縣人民歷時10年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建紅旗渠的偉大創舉,演出時不少觀眾感動得流淚,稱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給人啟迪;越調《張伯駒》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為護國寶,拼盡家資購買收藏,以使其“永存吾土、傳承有緒”,向觀眾展示了張伯駒博雅曠達的人物性格及其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京劇《紅燈記》雖是經典戲,但卻被河南省京劇藝術中心的“80后”演員演繹出了青春氣息……
尤其是在河南省優秀現實題材劇(節)目展演月活動的最后一場——《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民族音樂會》上,從舉杯歡唱《祝酒歌》,到打動人們心扉的《鄉戀》《橄欖樹》《一剪梅》,從男聲獨唱《絨花》,再到經典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說句心里話》《為了誰》等,一曲曲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歌曲,記錄了社會面貌的變化,承載著民族的情感,帶給觀眾無限感動。
關注扶貧 新創劇目受追捧
現實題材劇目因其展現的問題緊貼社會現實,能與觀眾產生共鳴,形成雙向互動,而頗受追捧。在扶貧成為當下熱點話題的背景下,河南關注扶貧的現實題材劇目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此次參加展演的扶貧題材新創劇目,如豫劇《重渡溝》《堯山情》及曲劇《大山的兒子》,讓觀眾眼前一亮。
河南豫劇院三團的豫劇《重渡溝》從2015年開始創排,先后召開了10多次專家論證會,劇本迄今已修改了20多稿。該劇通過多個場景,生動展現了洛陽市欒川縣潭頭鎮副鎮長馬海明帶領群眾致富的艱辛歷程。據了解,河南豫劇院三團團長賈文龍為了演繹好馬海明這個人物,不斷突破自己原有的舞臺形象和風格,學打快板,苦練RAP說唱,把馬海明性格幽默、辦事執著且多才多藝的一面生動展現出來。
豫劇《堯山情》是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的首部現實題材作品,該劇緊扣精神脫貧、扶貧先扶志、扶貧當扶智的主旨,描寫了中直機關派駐堯寨村第一書記汪可帶領群眾成功走上脫貧致富路的感人故事,藝術地展示了基層干部在脫貧攻堅中履職盡責、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演出采取名家帶新秀的方式,青年演員楊歷明、朱旭光等擔任主角,豫劇名家汪荃珍、孟祥禮在劇中甘當配角,把這部戲完美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好啊,咱四龍寨的日子呀,就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為老百姓干事,這才是天意!”曲劇《大山的兒子》由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戲曲藝術服務中心創編,根據澠池縣段村鄉四龍廟村黨支部書記張東堂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事跡改編而成,反映了新時代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的良好精神風貌。該劇自上演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2017年11月,該劇在第十四屆河南省戲劇大賽中斬獲河南省文華大獎等8個獎項。今年,該劇作為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河南省唯一參演劇目,于6月23日至26日進京連演3場。
超低票價 培育戲曲消費群體
展演月期間,所有劇(節)目全部實行公益票價,一律每張10元低價出售。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稱,此舉旨在嘗試解決戲曲“三多三少”(即農村演出多城市演出少,老年觀眾多年輕觀眾少,送票多賣票少)的現狀。
事實上,低票價舉措不僅培育了戲曲市場,培養了年輕觀眾,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戲迷觀眾實現了以低票價看精品戲劇的愿望。展演月期間,每場演出上座率都在80%以上,很多場次的票在開演前十幾天就被搶購一空。
“‘倒霉大叔’常有福要來鄭州了!”得知由許昌市戲曲藝術發展中心創作的經典劇目《倒霉大叔的婚事》要來演出的消息,古稀老人王大爺帶著老伴兒早早地就來到河南省兒童影劇院買票。王大爺說:“這個戲演了30多年觀眾都看不夠,太有看頭兒了。而且上臺的老藝術家幾乎和我同歲,咱得學習學習人家的精氣神兒。”演出沒有讓王大爺和老伴兒失望,任宏恩、湯玉英等老一輩藝術家攜親傳弟子李建中、張軒、劉海功等,為觀眾獻上了一場原汁原味的精彩演出。
據了解,除了豫劇《倒霉大叔的婚事》之外,豫劇《香魂女》《常香玉》及四平調《石墨的婚事》等劇目的演出票均十分搶手。
政府主導 多方協作促成功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為保障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主辦單位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不僅從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相關領導還多次聽取活動籌備情況、主持召開新聞發布會、出席觀看演出、參加劇目研討會等。作為活動承辦方,河南豫劇院組織得當、保障得力,經常組織召開碰頭會,及時彌補缺漏,確保展演任務的圓滿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8月2日至27日,“出彩河南——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將舉行,這是河南豫劇連續第三次進京演出,也是河南文藝界慶祝改革開放40年的重頭戲。
40年彈指一揮間,回望歷史又是嶄新起點。如今,河南文化工作邁入新時代,全省文化建設也處于新方位,站在了新起點。河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宋麗萍對全省藝術工作提出要求,明確要高度重視現實題材藝術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加強藝術創作規劃。同時,鼓勵藝術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優秀題材和創作靈感,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藝術作品,努力攀登藝術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