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訊(記者齊亞瓊實習生郭清媛)“留有余地,恰到好處”,1月5日,首屆“留余”文化論壇在鄭州舉行,海內外學者齊聚一堂,探討“留余”文化。
史料記載,“留余”源于中國南宋的《四留銘》,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奉為施政、修身、教子、營商的圭臬。鄭州康百萬、蘇州潘世恩、梅州張資平等世家望族都建有“留余堂”。
與會專家認為,“留余”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作為“留余”文化主要發祥地之一的河南,乘文化改革的東風,順文化強省的大勢,“留余”論壇應運而生,恰逢其時。
而“留余”文化倡導中庸和諧、平衡共贏、讓利于民,集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彰顯了中原文化的獨特風骨,其內涵與可持續發展觀契合,對當今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來源:大河報-河南商報 時間:201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