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由中國產業報協會、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等四家社團組織主辦,是一次民間主導的文化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19支祈福團隊成員和數千名游客共同參與和觀看了這一隆重盛典。
上午8時,黃河小浪底大壩旅游景區雕塑廣場水霧迷蒙,恰似祥雨天降。祈福圣壇莊嚴肅穆,圣壇坐西北,面東南,左右寬12米,前后長9高2.7米。圣壇后面和周邊是42個直徑2米的巨型福字空飄,彩帶上分別寫著黃河九大豐碑詞和19支祈福代表團的名稱。廣場左右兩側是兩面數十米長的弧形萬福墻。
上午9時9分,數百名祈福嘉賓身穿金黃色“感恩黃河”祈福文化衫,精神煥發地通過迎親門和祈福門,在祈福廣場整齊站位,他們是分別來自北京、河南、安徽、甘肅、山西、山東以及鄭州、開封、洛陽等地的社會名流和專家學者。孟津縣11個鄉鎮的群眾也來到現場祈福。
在19支祈福代表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來自黃河第一灣瑪曲縣藏族祈福團,他們帶著從黃河源頭采集的圣水、圣土和圣草,千里迢迢趕來向黃河母親祈福。當年名揚國內外的中國黃河漂流隊代表也專程趕來參加活動。
大典祈福儀式采用“古今結合,以今為主”的創新形式:豎黃河祈福大旗,奏祈福大典主題歌——《保衛黃河》,敬獻黃河源頭圣水、圣土和圣草,敬獻五泉、五谷、五酒,上香,獻花籃等,既尊重傳統,又與時俱進,不僅使參與者和觀眾領略了一場宏大的視覺和精神盛宴,更令他們接受了一次傳承和創新華夏歷史文明的生動教育。
由中國民協副主席夏挽群先生恭誦的黃河祈福頌詞,深深地打動著在場每個人的心靈。這篇由大典組委會主任、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戴松成先生撰寫的祈福頌文,字里行間飽含著對黃河母親的深厚感情。
據了解,為了幫助大典主承辦單位搞好這次民間祈福活動,孟津縣專門成立了由60余人參與的大典協調服務小組,配合大典組委會開展工作,口對口、人對人、項對項地進行無縫對接。
孟津縣北臨滔滔黃河,南與古都洛陽相連,是一個具有4000多年文明史的歷史文化名縣。孟津是“河圖洛書”河圖的發祥地,有黃河上最古老的渡口盟津渡,有黃河上最后一道峽谷小浪底,有舉世聞名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孟津還是黃河中下游的分界點,擁有58公里長的黃河水岸線。孟津縣民眾紛紛表示,大典活動選擇在孟津舉辦,既是孟津人的驕傲,也是對孟津的信任,孟津有理由、有責任、有義務、有信心支持辦好這次大典活動!
本次大典開創了沿黃九省區現代祈福黃河先例,對助推大黃河之旅——河南黃河黃金旅游帶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加儀式的嘉賓和祈福代表表示,祈福大典是上對得起大自然、對得起黃河母親,下對得起億萬黎民百姓、對得起后代子孫的大事、善事和功德之事,期盼黃河祈福大典能持之以恒地辦下去,一年比一年做大,一年比一年做好,成為未來的人類文化遺產。(原標題:祈福“母親”祝福中華 首屆黃河祈福大典成功舉辦)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12年0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