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墨華翰韻”尤中會書法藝術大展 日前在中國美術館閉幕

2012/9/11 16:23:08 點擊數: 【字體:

   
    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墨華翰韻”尤中會書法藝術大展,日前在中國美術館閉幕。應河南、湖北、廣東、浙江、山東、山西等地宣傳部門邀請,尤中會將陸續到各地進行巡展。舉辦如此規模的個人書法大展,不僅在湖北書畫史上尚屬首次,在全國書畫史上也并不多見。

“墨華翰韻”尤中會書法藝術大展 日前在中國美術館閉幕
 

    祖父為光緒秀才,描紅始于叔父小楷

    尤中會于1944年出生于河南省臨潁縣的一個書香世家,祖父尤遂成是清光緒十八年的秀才,32歲時因患肺病英年早逝。尤中會從小酷愛書法,就是起源于臨摹祖父傳下的這幾箱書法手跡和碑帖。

    為續書香,尤中會4歲時,父親將他送到了叔父尤岑嶺所創辦的私塾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與此同時,尤中會開始描紅寫大字,而他第一次臨摹的正是叔叔手寫的工筆小楷,還有那首耳熟能詳的《蒙學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自此,尤中會便闖入了書法藝術的神奇世界。”在接受采訪時,尤中會回憶說:“小時候,不會背詩、寫不好字都是要挨板子的。”

    臨摹多了,叔父的手寫貼已經滿足不了他的需求。好奇的尤中會免不了到處去翻箱倒柜。無意間翻岀了身為前清秀才的爺爺尤遂成留下的幾箱書法手跡和線裝名家字帖。 叔父見尤中會聰敏過人,且毛筆字又日日見長,盡管不舍得,但還是讓尤中會把那幾箱書法手跡和線裝名字帖都拿了去。

    得益于那幾箱爺爺的書法手跡和線裝名字帖,在別的孩子還不知“人之初,性本善”的年紀,尤中會卻早已對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王羲之、王獻之以及米芾和文征明等等了如指掌。并對這些大家的書法技巧爛熟于心。
 
“墨華翰韻”尤中會書法藝術大展 日前在中國美術館閉幕
 
       
    軍旅崢嶸增剛健之氣,詩文音樂潤陰柔之風


    尤中會書法之線條有骨,有筋,有血,有肉。這樣的書法線條濃纖得中,豐潤柔韌,溫韻遒勁,神清氣暢,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

    書壇泰斗、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主席這樣解讀尤中會的書法作品:“真正的書法藝術應該用兩句話來概括:先與古人合,后與古人離。這個合就是認真繼承傳統,不管是形或者神,首先是似,然后再離開,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不少人之所以不能達到理想境界而成為書法大家,多是能合,不能分,或者未合即離。尤先生既能合又能分,而且這個度也把握得恰到好處。這不僅對我,而且對所有的書法愛好者,都是很好的啟示。”

    尤中會將自己的書法特點概括為:“剛毅峻健,灑脫飄逸”。高中畢業后,尤中會參軍入伍,成為空降兵部隊中的一名戰士。他所在的部隊,前身是朝鮮上甘嶺戰役中的黃繼光英雄連,尤中會還曾擔任過兩年黃繼光班的班長。八年的連隊生活,鍛煉了他剛直堅韌的個性,而這種個性氣質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他的書法藝術中。

    書法是性情的藝術、學養的藝術。尤中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書法韻律,書卷之氣是書者學養的流露。學養者,沃土也,書法者,禾苗也。禾苗只有植根于沃土之中,才能枝繁葉茂。書法惟有學養的滋潤才不會蒼白貧血。沒有學養的書法家,他的作品是不能升華的,是沒有文氣的,是沒有氣韻的。沒有詩文和國學滋養的書法家,根底是不厚實的。”

    尤中會和其他名家大師一樣,盡管也有過“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的困頓與惶惑。但在翻閱了古人大量的名帖、手札后,尤中會深深領悟到了“功夫在字外”的心得。尤中會在繼續苦練書法的同時,盡可能地博覽群書,從古典名著,詩詞歌賦、音樂繪畫中汲取營養,尋找創作的靈感。他為重刻漯河“三絕碑”所做的《重刻漢魏禪代碑記》,結體嚴謹、筆力險峻、骨力遒勁、韻味無窮,大有“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之絕妙。而他那大氣磅礴、氣貫如虹、宛若天成的《盧溝曉月》、《秋窗風雨夕》等在全國獲得書法大獎的作品,表現的也正是尤中會這種無限的遐想和特殊的情感。

    尤中會認為書法的節奏韻律與音樂的旋律是相通的。音樂與戲曲賦予了尤中會書法以以輕重緩急、起伏跌宕的節奏與律動。
 
“墨華翰韻”尤中會書法藝術大展 日前在中國美術館閉幕
 
       
    書法家必須具備三大要素:人品正直、學養深厚、藝術高超


    尤中會一直強調書法家必須具備“人品正直、學養深厚、藝術高超”三大要素,并以此律己育人。他在接受采訪時說:“將人與作品捆在一起審視,是東方藝術重要的審美特點。人品第一,學養第二,技巧第三,這是我的理解與排序。先做人,再做學問。另外,書法要靠學養滋養,學養比技巧更重要。但書法家又必須得是技巧高超的書寫高手。三者缺一不可。”

    隨著社會的快節奏發展,書法,作為一種陶情冶性的藝術創作,仿佛離我們越來越遠。對此,尤中會認為:對于古代人而言,寫字乃生活所必需,而書法藝術其實是由寫字的基本需要所衍生而來副產品。但在現代,隨著書寫工具的改變以及寫字機會的減少,書法便自然地“物以稀為貴”,更多地成為了一種藝術欣賞和展示。當然,書法藝術也同其他傳統藝術一樣,不可避免地面臨繼承的困境。盡管如此,基于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習書的人仍然還有很多,只是研究的多深多高,寫得多好,就要看自身的修為了。

    最后,尤中會將自己的臨帖心得,與后輩分享:“臨帖要選帖,選帖要讀帖,讀帖要析帖,析帖要背帖,背帖要寫帖,寫帖要入帖,入帖要出帖,出帖要創作。”希望習書后輩能耐住寂寞,扎實練功,將中華民族的藝術血脈傳承下去。(原標題:河南書法大家尤中會 學養深深藝業精)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鳳凰網河南頻道(2012-09-1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