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周弘,談河南與國外的合作
文化傳播要“走心” 經貿合作別“野蠻”
□兩會特派記者王魯峰路紅文平偉圖
閱讀提示
“從現在開始,我就是河南人了!”在全國兩會會議的間隙,大河報記者采訪周弘時,她微笑“開場”。
周弘是河南團的新代表,這位國內知名學者,著裝簡樸,為人謙和,講話雖輕聲細語,卻充滿真知灼見。采訪周弘,如同聽一位學者授課,與一位智者愉快聊天……
人物名片
周弘,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歐洲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歐洲學會秘書長、副會長。1992年獲美國布蘭代斯大學比較歷史學博士。曾為美國哈佛大學歐洲中心作博士后訪問學者、美國世界教育社任顧問、項目主任。1993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所工作。
【文化傳播】
河南文化令人震撼
周弘是個“世界人”。祖籍山東,父親是東北人,母親是湖北人,周弘則出生在巴基斯坦。少年時在北京,之后到陜西插隊,南京求學,美國留學……幾十年的人生經歷,與河南極少交集。今年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周弘被分在了河南團。
周弘說,她對河南還不夠了解,至今只到過河南兩次,但“一次比一次震撼”。2007年5月,她第一次到河南,陪外賓去洛陽,“仰望盧舍那大佛,內心無比震撼”;第二次,是今年春節在安陽,看了紅旗渠、太行山,游覽了殷墟博物館,“在安陽,你能領略到文化的魅力,為我們老祖宗而感到自豪”。
文化“要傳播思想、理想,關注人性”
這次參加兩會,讓周弘更深地認識了河南,“比如第一次知道,楚河漢界在滎陽”。作為新回家的河南人,周弘為河南的文化傳播而著急——
“我覺得咱們河南的文化、建筑、旅游的潛力都沒有挖掘出來”。她舉例說,西安現在是中國第三大國際都市,靠的是什么?就是兵馬俑、城墻。但是他們作出了品牌,作出了形象。一個曲江文化集團,打造了大唐芙蓉園,現在又要開發大明宮,他們善于講故事,將城市重新規劃布局,旅游線路完全是現代化的,既契合西安古城的氣質,又符合市場需求,特別受歡迎。
“我們河南的文化旅游資源,一點不比陜西少”,周弘說,應該把資源整合起來,用現代化、國際化的理念去規劃、去投資開發。
作為研究歐洲社會文化的專家,周弘還表達了自己對文化傳播的看法。我們送到國外表演的,往往是雜技、戲曲等,技藝、服裝、舞美都精美無比。但是我們文化的前途還不在這里,要開發文化內涵,“要傳播思想、理想,要關注人性”。
【經貿合作】
“和歐洲人做生意,
‘野蠻生長’的方式不行”
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也是河南重要的貿易伙伴,很多豫企關注歐洲的經濟形勢。
對于歐債危機,她分析說,歐洲采取了一系列經濟治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市場信心。但是,歐債危機還沒有過去。“因為欠債的窟窿還在,要慢慢調整經濟、調節市場補上,所以今年、明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不增長或者負增長的可能性都有。”周弘說。
河南商人龐玉良收購德國帕希姆機場引發廣泛關注,很多豫企也都在考慮:是否要加快進軍歐洲市場?“歐洲的市場是巨大的,但門檻很高。要想在歐洲有所發展,一定要有很好的準備。”周弘說,比如,歐洲有些市場特別是德國市場,法律很嚴格,且文化差異很大,豫企進入前一定要做足準備。
周弘曾與歐洲一家紡織企業深談,這家企業一直從中國進口傘。“一開始是幫著做傘骨,后來做折疊傘設計,中國人實在聰明,做出的傘漂亮,很高端,一點都不輸于巴黎這樣時尚城市的產品”。
“跟歐洲人做生意,一定要用心,‘野蠻生長’的方式不行。”周弘說。(原標題:河南文化傳播要“走心” 與國外經貿合作別“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