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河南代表、委員熱議:建好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2013/3/16 16:44:25 點擊數: 【字體:


    文化如水,潤心無聲。經濟發展改變的是一個國家的面貌,文化繁榮則可以化育一個民族的風骨。

    把文化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的。“扎實推進文化建設。把文化改革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各級政府效能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字數雖不多,卻鏗鏘有力。

    作為中華文化的發祥地,河南擁有令人羨慕的文化資源。怎樣讓歷史的資源變成今天的財富?如何弘揚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如何真正打造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華夏歷史文化傳承創新區,建好全世界華人的“精神家園”?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拿出真知灼見。

    用文化自覺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數萬名***華人華僑擁向河南新鄭,參加一年一度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他們說,中華民族的根在這里,魂在這里。

    生于斯,長于斯,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作家凌解放不禁感嘆:上蒼賜予了河南最豐富、最雄厚的文化資源。不夸張地說,河南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對中國文化的繁榮起著決定性作用,代表著中國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勃興。河南的文化人,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建設者和開拓者,要擔起這個歷史責任,潛心研究文化發展和繁榮的方法和路徑。他建議“盛世修典”,要對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社會哲學思想以及宗教文化進行分類研究和整理,去粗取精,做成一項偉大的文化工程,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和凝聚力。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大學副校長張倩紅認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在國際上的認知程度與影響力與中國的大國地位不相符。應該創新傳播形式,把中華優秀文化向全世界推介。她建議,要制定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規劃,堅持政府與民間“兩條腿”走路,將政府的力量與民間的力量有效整合,既有公益性的文化交流,又有市場性的產品開拓,形成對外文化傳播的整體合力。要制定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具體支持政策,特別是對于民間文化交流要給予鼓勵,對于出口的文化產品,要有相應的財政鼓勵和稅收優惠政策。

    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市政協副主席舒安娜說,文明的傳承創新,首先要回溯歷史,分辨古人哪些智慧對我們有用,哪些東西應該傳承,哪些東西必須摒棄。我們傳承的文化一定要是既能轉化為精神動力,也能轉化為物質動力的文化。

    保護才能傳承,傳承才有發展。全國人大代表、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說,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隨著近年來城鎮化建設的高速發展,各地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雖然不斷提高,措施有所加強,但重經濟輕文化、重開發輕遺產、重建設輕保護的情況依然存在,一些有歷史文化價值古村名、古鎮名、古街名消失,歷史文化信息附著的遺跡蕩然無存。而這些歷史文化信息,正是人們追求的精神家園。

    楊麗萍建議,各級政府要把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作為城鎮化規劃的重要內容抓好抓實,把本地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城鎮化建設規劃總體布局。要做好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街和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規劃,最大可能地保護、展示歷史文化風貌,保持其地方特色,使其在城鎮發展中綜合、整體性地傳承歷史,并成為新街道、新城鎮、新社區中的獨特風景,讓文化遺存與城鎮化建設相輝映。

    公益性文化人人共享

    看書、看戲、上網、去博物館、科技館,這在一些大城市不是什么問題。而在偏遠地區或者農村,就不是那么方便了。

    全國人大代表、省豫劇一團副團長李金枝說,為了解決農民看戲難的問題,河南推出了“舞臺藝術送農民”的活動,政府出資鼓勵各藝術院團下基層演出,按演出場次給予補貼,基本實現了每個村每年收看一次演出的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政府要履行好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此,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對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繼續實施數字圖書館、免費電子閱覽室、全民健身運動、全民閱讀、高雅藝術進校園、舞臺藝術送農民和博物館、圖書館等場館免費開放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引導扶持鼓勵文化、體育、學校、企事業單位文化體育設施對國民特別是青少年開放,發揮公共設施的服務功能,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通過制定政策、定項補貼等形式,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各種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探索抵扣個人稅賦方式,鼓勵公民積極參加文化活動。

    【相關閱讀

    傳統村落保護還需“給力”

    傳統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傳統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但在現實中,傳統村落卻在快速消亡。

    全國政協委員、省工信廳副廳長張震宇表示,有關部門對傳統村落遺產的稀缺性、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保護乏力。

    張震宇提出,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要加強保護傳統村落。他建議,建立和公布傳統村落名錄,對傳統村落進行甄別、分類、評級,實行分類保護,分級管理。另外,盡快制定《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條例》,明確規定傳統村落保護方針、原則、措施。建立“政府為主、企業為輔、社會參與”的傳統村落保護新機制,同時,嚴格執行重大建設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制度,實行“旅游開發項目公示、聽證制度”。(原標題:河南代表、委員熱議:建好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2013-03-13)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