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臥薪嘗膽"始于宋代 《史記》只記嘗膽不見臥薪

2013/9/9 15:34:59 點擊數: 【字體:

 
 



如今的封丘縣城內,有一條路被命名為黃池路。

  寂靜的村莊,古樸的石碑。

  站在古黃池碑前,我一時不知道該發出怎么樣的感慨。

  我到過很多地方,有古戰場、古城墻、古民居,但古黃池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據《封丘縣志》記載:“天子東游于黃澤。歌曰:黃之池,其馬噴沙,黃之澤,其馬噴玉。”黃池之名由此而來,“黃池芳草”曾是古封丘八景之一。

  如今,壩臺村一帶仍然地處黃河濕地,由于地勢低洼,蘆葦叢生,雜草茂盛,稻田棋布,為野生動物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地。兩千多年前,周天子在此巡游,留下了黃池之名。兩千多年后,黃池古碑仍立于黃澤之地,很能讓人找到一絲黃之池的意境。

  封丘不大,也不算很有名氣。歷史上較為出彩的大事除了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驛兵變”,就數春秋時期的黃池大會了,至今,縣城仍有一條路,被命名為黃池路。

  封丘雖然不大,但歷史也算悠久。大約在原始社會末期,屬于炎黃部落的羌族人就生活在這一帶。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羌族首領姜鉅因輔佐黃帝討伐蚩尤,在涿鹿之戰中立下戰功。夏朝建立后,姜鉅的后人姜封父被啟封為諸侯,食邑于封丘,后來建立了封父侯國。不過后來在周取代商的改朝換代大戰中,封父侯國站錯了隊,跑到商紂王那一邊去了。武王取得天下后,把封父侯國的臣民全部遷到山東,賜予魯公伯禽為奴。西周建立,封丘為康叔封地。

  由于地處兩濟要沖,北扼燕趙咽喉,南鎖大梁門戶,古時封丘地理位置優越,為水陸交通樞紐,春秋戰國時期,為兵家必爭之地,這里曾多次發生戰爭。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在封丘會盟諸侯,黃池,又一次成為諸侯國矚目的焦點。

  一說起勵精圖治,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越王勾踐,不過,勾踐的奮發有為也是向他的死對頭學習的,最早勵精圖治、報仇雪恨的是吳王夫差。

  夫差的老爹吳王闔閭也是一代有為君主,不過闔閭并不是吳國“合法”的君主繼承人,他派一代刺客專諸用那把舉世名刃魚腸劍刺殺了吳王僚之后,依靠政變登上了吳王寶座。

  不過闔閭的諸侯業績做得相當有聲有色。

  闔閭當政初期,吳國雖然已經強大起來,但還面臨著不少困難:由于地處江南,吳國經常飽受江河泛濫的侵害,糧食儲備一直難有起色;雖然吳越兩地兵器制造業很發達,但和中原諸侯相比較,軍事整體實力還很低下。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具有政治膽識的闔閭大力搜羅人才,任賢使能,采納良策,聽取民聲。他任用了楚國舊臣伍子胥,聽取其振興吳國的建議,并召伍子胥為行人,以伯嚭為大夫(行人、大夫都是吳國官職),共謀國事。經伍子胥推薦,闔閭親自召見軍事家孫武,孫武獻出了自己的軍事著作兵法十三篇。當時正是吳國振興霸業之機,闔閭讀了很感興趣,拜孫武為將軍。

  闔閭在伍子胥、孫武等人的輔佐下,設置守備,積聚糧食,充實兵庫,為稱霸諸侯做準備。經過幾年的努力,吳國不斷發展壯大,百姓豐衣足食,國力得到了迅猛提升。為試探楚國的反應,公元前512年,闔閭一舉滅亡了楚的附庸——徐國。楚國當時已經呈現出疲態,對此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闔閭拿徐國開刀。

  孫武無疑是對吳國有著重大貢獻的人。他將中原諸侯各國部隊的先進軍事理念和軍事思想引進到吳軍,吳軍的戰術素養不斷提高,成為當時一支虎狼之師,這為后來夫差爭霸中原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詢問伍子胥和孫武說,當初你們說不能攻打郢都(楚國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西北),現在情況如何?伍子胥和孫武回答說,楚國大將子常貪婪,唐國、蔡國都恨他。大王您如一定大舉伐楚,必須聯合唐、蔡二國才能成功。闔閭聽從他們的計策,出動全部軍隊,與唐國、蔡國一道西進伐楚。楚國立刻發兵迎戰,雙方隔漢水列陣。

  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躍躍欲試,但闔閭對和實力強大的楚軍第一次大戰并無把握,有些猶豫。夫概豪氣萬丈地說,大王已把軍隊委托于我,作戰要抓住有利時機才是上策,還等什么!于是夫概帶領其部五千人突襲楚軍,楚軍大敗。吳王揮兵追擊,一直打到楚國國都郢,一共交戰五次,楚軍五次都被打敗。楚昭王逃出郢都。

  在得勝號角中,吳軍進入郢都,創造了春秋時期攻占大國都城的先例。

  公元前504年,越國派兵進攻吳國,闔閭親自出征,大敗越軍。

  同年,吳王闔閭派太子夫差率軍再次伐楚,迫使楚國遷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東南)。從此,吳國威震南方。

  公元前496年夏,吳王闔閭大舉討伐越國,越王勾踐帶兵在槜李(今浙江嘉興南)迎戰。越軍派遣敢死隊挑戰,三次高呼口號,以自殺式的進攻殺向吳軍陣中。吳軍被這種自殺式攻擊搞得暈頭轉向,士氣低落,越軍趁勢攻擊,在姑蘇(今江蘇蘇州)大敗吳軍。在此戰中,越國大夫靈姑浮以長戈攻擊闔閭,斬落了闔閭的腳拇指。闔閭被迫還師。

  由于傷勢太重,闔閭不治身亡,后葬于今天的蘇州虎丘山。

  臨死前,吳王闔閭下令立太子夫差為王,他特意把夫差叫到床前,不甘心地交代:“爾而忘勾踐殺汝父乎?”夫差回答:“不敢!”

  闔閭死后,吳國真正進入鼎盛時期——“夫差時代”。

  為報父仇

  夫差勵精圖治

  夫差即位后,繼續重用伍子胥和伯嚭,勤練兵馬,勵精圖治,準備報仇。

  兩年后,夫差親率大軍,攻打越國。越國當時的兩位大臣——文種和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來勢洶洶,我們不如死守城市,磨光他們的銳氣。

  勾踐還沉浸在當年大敗吳軍的自豪之中,認為吳軍的戰斗力沒什么好怕的,根本聽不進文種和范蠡的建議,親率大軍主動迎戰。

  公元前494年,吳越兩軍在太湖展開激戰,結果越軍大敗,勾踐帶著五千殘兵敗將逃到會稽,隨后被趕上的吳軍圍困。

  勾踐就派文種到吳軍大營求和,表示愿意投降,越國永遠臣服吳國,勾踐也永遠做吳王的奴仆。

  夫差問手下大臣,伍子胥明確反對,理由很簡單:勾踐不是那種低頭認罪的人,現在不徹底滅越國,將來一定會后悔。但收受了越國金錢美女的伯嚭勸夫差接受越國投降。

  最后拍板決定的當然還是夫差。夫差這個人,屬于慕虛名而得實禍那種,贏了面子輸了里子,對勾踐如此,后來的黃池大會也是如此。

  勾踐給夫差做了馬夫,表現得格外扎眼,甚至不惜嘗夫差的糞便為其治病,夫差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覺得勾踐已經徹底臣服,就放其回到越國。勾踐回到越國后,立志報仇雪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反攻倒算,滅了吳國。

  這個故事有一個很著名的成語就是:臥薪嘗膽。不過有意思的是,勾踐嘗膽是有的,臥薪恐怕就未必是真的。《左傳》里記錄了不少越王勾踐的史料,但沒有提到這位越王臥薪嘗膽,既沒有臥薪,也沒有嘗膽。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倒是記載了勾踐嘗膽的事兒,但沒提臥薪。“臥薪嘗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的《擬孫權答曹操書》中,不過蘇東坡戲說的是孫權“臥薪嘗膽”。到了南宋,學者呂祖謙在《左氏傳說》中,談到吳王夫差“坐薪嘗膽”,明朝張溥在《春秋列國論》中也說夫差為報父仇,臥薪嘗膽激勵自己,這種說法反而沒勾踐什么事兒了。不過南宋到明代,各種小說、筆記、雜劇中開始出現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

  勾踐究竟有沒有臥薪嘗膽,或者最早臥薪嘗膽的是夫差,這或許都不重要,在夫差征服了越國之后,他已經根本不把勾踐放在眼里了,他的目標已經瞄準了中原諸侯各國。(記者 朱金中 文圖)(原標題:"臥薪嘗膽"始于宋代 《史記》只記嘗膽不見臥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3-09-05)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