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劉姓四類起源說 四種起源各不相同

2013/9/10 12:24:48 點擊數: 【字體:

劉姓四類起源說 四種起源各不相同

漢高祖劉邦

    來源一

    劉氏原始圖騰。帝堯曾封其第九子監明于劉地(今河北省保定市唐縣[1])按當時依封地為姓的慣例,這應該是部分劉姓最早的祖先之封地。

    監明(又名源明<此說法尚存質疑>)雄才大略,開拓進取。他把后裔分兩支南遷:一支到山東平源,占領黃河下游一大片沃地;一支遷到山西一帶,建立南唐(都臨汾)和北唐(邊界線上)。夏朝強盛后,為夏屬國。夏孔甲時,監明十八世孫劉累善養龍,被夏封為御龍氏,專事養龍。傳說當時一共飼養了四條,不幸有條雌龍病死,劉累畏罪,領帶全家老少一同逃到河南魯山縣一帶隱居起來。

    到了商代,商王封其后人于豕韋(今河南滑縣)立國,稱為豕韋氏。后來又在唐(今山西省翼城縣西邊)立國,稱為唐氏。周成王滅唐后,把他的子民遷往杜原(今陜西西安市南杜林)建立杜國,因范圍小稱杜伯,便以杜為姓,稱杜伯氏,又稱唐杜氏。

    200年后周宣王滅杜國,殺害了杜伯,其子隰叔逃往晉國,叔的兒子杜蒍,任晉獄訟官,稱為士師,故又名士蒍。其子成伯缺生子士會,在晉為大夫。士會才智過人,操守嚴謹,深得晉主賞識,封其食邑于范,亦稱范氏。晉襄公去世,士會奉命赴秦迎襄公之第公子雍(在秦作亞卿)回國繼位。晉太子夷皋的生母鬧求大臣趙盾立幼子夷皋為晉君,故當士會和雍一行到達晉國邊境時,遇到晉兵阻撓,打敗了護送的秦軍,士會便滯留在秦國。趙盾考慮士會留秦對晉不利,便以獻魏地為名,私召回士會。

    士會歸晉,其子康和一些親族仍留秦國,恢復劉姓。士會生長子明,明生遠,遠生陽。秦滅魏后,其第10世孫獲被遷徙梁國(今河南開封)生子清,清遷至沛縣生仁號(又名榮),號生煓字執嘉,嘉生子四:伯、仲、邦、交。邦是為漢高祖(堯帝第76代孫)。

    來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定王賜給弟弟姬季子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劉氏族徽周定王姬瑜八年(公元前599年)前后,周定王將劉邑(今河南偃師),封給他的弟弟姬季子做領地。至此,姬姓劉子國就正式地在東周王畿之內建立起來了,劉康公也就成了姬姓劉氏的肇姓始祖。姬姓劉氏世代任周朝卿士,主理內政外交長達一百多年。

    《左傳》成公十一年:晉郤至與周爭鄇田,王命劉康公、單襄公訟諸晉。[2]

    來源三

    源于投降漢朝的秦末齊國將領劉到:據史書記載,“平都孝侯劉到,平都。索隱縣名,屬東海。以齊將,高祖三年降,定齊,侯,千戶。五年孝惠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六月乙亥,孝侯劉到元年。索隱故齊將。巳上孝惠時三人也”。

    來源四

    賜姓或改姓。

    1.出自項氏:漢初賜項羽的叔父項伯等人為劉氏,封射陽侯: 劉邦當了皇帝之后,為感謝項伯的救命之恩,賜項伯姓劉,封為射陽侯。同時還封了三位項氏族人:桃侯項襄封邑在山東汶上,平皋侯項它封邑在河南溫縣、玄武侯(姓名無查,封邑待考),對這三位項氏侯爵及其家人均賜姓為劉氏。

    2.出自姒姓婁氏:賜婁敬為劉氏,封關內侯: 婁敬,齊國人,婁敬去拜見劉邦。主張定都長安。劉邦認真聽取了他對建都的意見后,并又征求眾大臣的意見。眾臣中惟獨張良十分贊同婁敬的見解,并力勸劉邦移都長安。于是,劉邦決定將漢朝都城遷往長安。劉邦采納了婁敬遷都長安的建議,并把他留在身邊為官,還封他為關內侯,同時賜姓為劉氏。

    3.源于漢代禮儀(官職),出自漢代皇室秋祭——貙膢(貙劉),屬于以官稱為氏。特別

    漢高祖劉邦。需注意的是:貙劉一支劉氏,本字為貙膢,因此正確姓氏讀音作lòu(ㄌㄡˋ),不可讀作líu(ㄌㄧㄡˊ)。

    4.出自王氏:東漢舞陽人王常,平王莽立大功,被更始帝劉玄賜姓劉;王郎冒名漢成帝之子劉子輿,自立為帝,被誅。

    5.出自龔氏:宋真宗繼位后,賜皇后劉娥表兄(一說前夫)龔美姓劉,認其為弟;明朝嘉靖年間著名大將軍都督劉顯原姓龔,為報人知遇之恩,改姓劉。

    6.出自盧氏:安定三水人盧芳,詐稱武帝曾孫劉文伯,曾自立為帝,據平涼等地,后失敗逃奔匈奴:

    7.出自寇氏:三國蜀將劉封,原姓寇。為劉備義子,改姓劉。

    8.出自丘氏:西晉義陽(今河南新野)人丘沈冒稱漢宗室后裔,改姓劉名尼。被擁立為帝,建年號為神鳳。

    9.出自留氏:留氏改劉氏:后坡劉氏為永春留氏族裔,于宋末元初的動蕩中易姓為劉;另《清源留氏族譜》載:第三十九世留天祿,泉州路錄事,因軍情嚴重,不仕,復入永春,居留安故地,改留為劉,為本支始祖。

    10.出自柳氏,為唐朝文學家柳宗元之后,因柳宗元和當時朝政大臣不和,招惹很多皇室親信,其后人恐遭陷害,逃荒到山西的洪桐縣,改姓為劉。很多年后因當地遭水災,他們紛紛遷移到河南的周口、安徽的亳州、山東的曹縣、泰安一帶。

    11.出自薛氏:北漢皇帝劉繼恩,本姓薛,因是劉承鈞的外甥和養子,改姓劉。

    12.出自何氏:北漢皇帝劉繼元,本姓何,因是劉承鈞的外甥和養子,亦改姓劉。

    13.一說元末陳友諒敗亡后其后代有改姓劉的。

    14.唐宦官劉貞亮,原名俱文珍,無嗣。

    中華劉姓始祖苑。15.明代宦官劉瑾本姓談(音dan),改姓劉,無嗣。

    16.出自侯氏:劉亨賻(1872-1926年),又名侯夏飽,字圖瓊,號純青,菲律賓名何塞·伊格拉西澳·寶華,福建南安碼頭人,是菲律賓獨立戰爭中的一位華僑將軍。其他近代、現代改姓劉氏者略。(原標題:劉姓四類起源說 四種起源各不相同)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鳳凰河南綜合(2013-09-09)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