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良渚古城五千年文明的遺址現場——浙江考古對中華文明探源的重要支撐

2017/2/21 9:27:26 點擊數: 【字體:

良渚古城五千年文明的遺址現場——浙江考古對中華文明探源的重要支撐

右上方圖為良渚遺址出土的刻有神人獸面圖案的玉琮王,下圖為局部放大圖。鄧聰供圖

  【南國尋蹤·探索古人類的起源】

  “都說中國是五千年文明古國,但西方只承認中國到商代3000多年的文明史,因為他們認為,5000年文明一定要有遺址現場,一定要證明給別人看,而良渚古城就是最好的現場。”浙江省考古所劉斌說。

  2016年到2017年,塵封地下5000多年,面積約300萬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內考古發掘持續推進,長江中下游邦國文明形成的過程逐漸清晰。良渚文化成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核心的成果。

  從2001年蕭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與雷峰塔地宮遺址、2005年嵊州小黃山遺址、2007年良渚文化古城遺址到2011年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遺址,隨著越來越多的遺址相繼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浙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考古大省。

  在2002年之前,考古顯示,浙江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僅有5萬年左右。200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在西苕溪流域的安吉、長興兩縣共發現31個舊石器地點,采集到333件石制品。這次調查的成果一舉改寫了浙江無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物的歷史,說明古人類在西苕溪流域活動的延續時間很長。通過幾年的野外調查,到目前為止,在浙江已發現近100處舊石器地點。特別是長興縣七里亭遺址發掘后,經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運用古地磁方法測定,該遺址的下文化層年代達距今100萬年,將浙江遠古人類活動的歷史從距今5萬年一舉上推至距今100萬年:中華民族的祖先,一直在浙江的大地上繁衍生息,其文化根系長達100萬年。

  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已成為浙江的驕傲。新世紀以來,浙江又先后發現了蕭山跨湖橋遺址、嵊州小黃山遺址、浦江上山遺址等早于河姆渡文化的新石器遺址十余處,從考古學角度有力地證明了錢塘江上游地區是浙江新石器時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特別是上山遺址,經考古證實,1萬年前當地人就已學會種水稻,并能用石磨棒和石磨盤脫殼。它是長江下游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將浙江省的稻作農業從“河姆渡時代”向前又推進了3000多年。

  瓷器的發明對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在以浙江德清為中心的東苕溪流域,考古人員發現了130多處商周時期的原始瓷窯址,這是目前國內已知的出現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商周時期窯址群。這些原始瓷窯址無論從生產年代、窯址規模、年代序列,還是產品種類、產品質量來看,都可稱一枝獨秀,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國制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