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天曼的神仙草——金釵
2013/5/30 14:45:4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寶天曼受轄于河南省內鄉縣夏館鎮境內。它背靠黃河九道彎,南望長江千重浪,西銜伏牛八百里,東飲白河玉帶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生金長銀的獨特環境,僅野生中草藥就有八百多種。其中金釵、麝香、天麻、杜仲、山茱萸、茯苓、朱苓等品種被本草綱目譽為“正宗產品的原產地”。而被寶天曼人稱為“神仙草”的野生金釵更是有著濃厚的神秘色彩。
金釵,學名石斛,性味甘淡微寒,歸肺、胃、腎經,滋陰養胃,生津止渴,久服延年益壽,民間廣泛流傳有起死回生之功能,主治胃熱燥渴,虛勞贏瘦,風痺驚悸,心煩易怒,心神不寧,宜久煎。
金釵遍生于四川、云南及伏牛山脈。但“橘生準南則為橘,橘生準北則為枳”,生于川滇的石斛因其地勢濕熱,棵株高大盈尺,質地松泡,藥用成份極低而被中醫稱為“草石斛”。每公斤的售價僅20元左右。而寶天曼的石斛因生于南北氣候的交匯點,東西地形的過度帶,且晝夜溫差較大而棵株矮小,高不過三寸,呈結節狀,每年只長一個結節約四分之一厘米。由于其生長緩慢,久經雨露之滋潤,廣采山水之靈氣,遍納日月之精華,所以藥用價值極高,因而被中醫界稱為“金石斛”,被寶天曼人稱為“金釵”。其寓意它就象誥命夫人頭上的首飾一樣珍貴。市場緊缺,每五十克五百元以上。中醫臨床因其量小而常用川滇的“草石斛”代替。
金釵,莖如蝎尾般的結節狀,色微綠金黃,每棵數株,生于人跡罕至而又背陽的懸崖絕壁上的潮濕處,也有極少的金釵生于古樹的苔蘚上。
自古以來,寶天曼人把獰獵和采金釵統稱為“出坡”,出坡前先焚香祭拜山神,然后憑經驗看準地方,從懸崖頂系繩懸空而下,手拿一根頂端帶鉤的竹桿,甩哉悠哉,極象今日的蹦極攀巖。當找到或接近目標時,用竹子上的鉤子勾住目標附近的固定物而接近采挖。老藥農有極好的“職業道德”,常常采其大的,留其嫩的,以待其繼續分孽生長。如有金釵頂端有小花生米大小的球狀物時,更是如獲珍寶,人們把它叫做“金瓜”,并有“百年金釵千年瓜”之說,其實這是金釵的球狀孢種,成熟裂開后隨風傳播,落到適宜的地形后萌芽成長。
藥農在懸崖上尋找目標時,對面“看坡”的同伴不斷用火藥銃朝天鳴放,以達到驅邪避險之目的。
服用時,用山泉水注入砂壺煎煮最為正宗。其湯略顯青黃,飲之有黏乎乎的感覺和植物的青香味。金釵宜多次反復煎服,直到其成為透明的空皮為止。
中醫認為久服金釵湯可延年益壽,民間廣泛流傳說久病而飲有起死回生之功能,有之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低燒盜汗,潮熱失眠,遍求名醫而不治,后服用金釵冰糖湯根治,且至今從未復發。
寶天曼物寶華天,其神秘之處遠不止此。因而希望藥農手下留情,在采金釵時千萬不要竭澤而漁,以保證寶天曼的這種仙草得以永遠繁衍生長。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內鄉親民網 2008-08-01 作者:韓炳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