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郎織女傳說有過深入研究的學者陳江風和杜漢華都認為,牛郎織女這個千古傳說孕育于漢水流域深厚的文化土壤,大約在南陽定型,因漢朝的興起而得到廣泛深入的傳播,珍藏于南陽漢畫館中的牛郎織女漢畫像石便是很好的證明。
據專家考證,牛郎織女漢畫像石中,牛郎所牽之牛具有南陽黃牛的體貌特征,當是一頭“南陽黃牛”。如今,養牛仍是南陽的重要產業。
西方文明初入中國,早期翻譯家曾把“MilkWay”譯為“牛奶路”,后來被糾正為“銀河”,“牛奶路”遂成笑談。
但這個翻譯并不完全是胡來。希臘神話中,宙斯與愛克米那私通,生了赫克力司。宙斯希望赫克力司將來能長生不老,偷偷地把赫克力司放在睡著的希拉身旁,讓其吮吸希拉的奶汁。誰知赫克力司吮吸太猛,驚醒了希拉,她發現吃奶的不是自己的兒子,便把孩子推開,因用力太猛,奶水又太充足,奶汁直噴到了天上,便成了“MilkWay”。
關于銀河,不同的文明有著全然不同的想像和解釋。先秦時期,中國人對銀河也有多種叫法,比如“漢”、“天漢”、“云漢”等,這些名字大家都知道,但如果說這樣的名字反映出天上銀河與地上漢水的緊密聯系,可能很多人就不以為然了。但史籍顯示,這種聯結的確是存在的。
項羽在咸陽大封諸侯之時,將劉邦封為漢王。開始劉邦很不樂意,楚王曾有“先入關者為關中王”之約,他先入關中,當然想當關中王。此時蕭何勸他:“語曰天漢,其稱甚美,愿大王王漢,撫其民,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河南學者陳江風因此認為,那個時代,“天漢”的“漢”與人間漢水的“漢”,是可以相互比附的。而劉邦后來果真應了天漢的美兆,建立了氣度恢弘的漢朝,也因此有了漢族、男子漢、好漢等美好的詞匯。
蕭何的話并不是孤證,先秦的文獻對銀河大多直呼“漢”、“云漢”、“天漢”。最早記載牽牛星、織女星的《詩經·小雅·大東》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而《詩經·大雅·云漢》更是干脆以云漢為篇名。陳江風認為,漢,應當是保留至今的對銀河的早期稱呼。而漢的本義,是指漢水。也就是說,“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讓先民稱天河為漢,將漢水比天河。
湖北襄樊學者杜漢華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七夕的夜晚,站在漢水岸邊,順著河流的方向向漢水的上游放眼望去,漢水直通天際,與天上的銀河連在了一起。突然間,好似明白先人為什么稱天河為云漢、河漢了!”杜漢華說。
漢水流域,一直是華夏文明的重要區域。章太炎先生說:“漢之左右,謂之夏楚”,意思是漢水兩岸是夏和楚兩大古老民族的發祥地。夏民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政權,其疆域包括了漢水流域的主要地區,他們的文化很發達,天文學也很發達。而西周初年,楚國的先祖被封在丹陽(今南陽淅川一帶),他們也從漢水流域起家,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
陳江風先生和杜漢華先生都對牛郎織女傳說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他們結合時間、地望條件及文化分析認為,這個千古傳說孕育于漢水流域深厚的文化土壤,大約在南陽定型,因漢朝的興起而得到廣泛深入的傳播。
“牛郎織女的故事,與南陽漢代天文學、南陽黃牛、男耕女織的耕作方式以及歷史地理淵源等有很大關系。而牛郎織女漢畫像石的出土,又使這一觀點有了強有力的支撐。”杜漢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