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檔:李化珍是鄧州市劉集鎮(zhèn)一名農(nóng)村婦女,她一人撐起一個負擔沉重的家,又在51歲時捐出自己的腎移植給患尿毒癥的兒子,幫助兒子走過最艱難的日子。
□記者惠婷
“媽,這個月的復查結(jié)果出來了,一切正常。”5月14日上午11點半,李化珍接到了兒子李李的平安電話,她終于舒了口氣。
21個月了吧?每個月中旬兒子復查的這天,李化珍都會守在電話旁等消息,復查結(jié)果稍微晚一點她都會心急如焚、吃不下飯。
2011年7月,李化珍為身患尿毒癥的大兒子李李捐腎,給了兒子第二次生命。
“咱娃那么年輕,那么優(yōu)秀,我一定得救他。”李化珍用略帶沙啞的聲音一遍遍地強調(diào)。
李化珍在周圍幾個村小有名氣,是因為她的“要強”。家中姊妹多,父親去世早,母親多病,李化珍幫三個弟弟妹妹、兩個兒子相繼成家立業(yè),她自己辦起幼兒園,還擔任村婦聯(lián)主任兼計劃生育專干,里里外外忙得不亦樂乎。
“總想著苦日子熬到頭了,咋也想不到兒子得了這病。”談到這些,李化珍哽咽難言。
兒子查出尿毒癥后,醫(yī)生建議換腎治療。一邊是茫茫無期的腎源等待,一邊是支付不起的巨額醫(yī)療費,李化珍瞞著家人,偷偷去醫(yī)院做了腎配型檢查,她要以51歲的軀體捐腎救子。李化珍說,她愿意拿命去做賭注,只希望老天開眼。好在配型成功了。
“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苦啊,咱娃還不到30歲,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沒幾年,孫子剛剛滿月……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一直都不好,手術(shù)費也是從東鄰西舍借的,現(xiàn)在還欠著10來萬元……”捐腎之后的李化珍身體很虛弱,說起往事總會忍不住流淚。但她說,在兒子面前從不流淚,她總是鼓勵兒子堅強地活下去。
“那時候有人叫我求媒體幫助,還有人要替我發(fā)微博求助,我都拒絕了。我不想麻煩大家,鄉(xiāng)親們已經(jīng)很關(guān)照了。”這名有著14年黨齡的農(nóng)村婦女這樣說。
和母親一樣,李李平時總是笑對母親,但在記者面前幾度哽咽。
他記得,小時候家里農(nóng)田多,又沒有農(nóng)業(yè)機械,看爸媽烈日下一車車地收麥子,他*的脖子上都曬脫皮了;這兩年,為了省下幾塊錢的車費,媽媽來看他,總要步行一二十里路,腳都磨破了。
“其實媽媽五十多歲的年紀已經(jīng)不適合捐了,但誰都勸不住她。那時候我心灰意冷,媽媽天天陪著我,開導我,我卻不知道,她全是裝出來的,這對操勞一生的她是致命的打擊啊!”
李李說,他不想辜負他*的愛和期望,要樂觀地生活。看著自己的兒子一天天長大,李李的心中多了些希望。
李化珍說,她很感謝鄰居親友的幫助,看著兒子一天天好起來,她相信會苦盡甘來。【原標題:鄧州農(nóng)婦一人撐起一個家 51歲捐腎給患尿毒癥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