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獨山西南坡海拔185米的0號洞,是南陽獨山玉礦有限公司(唯一經(jīng)政府主管部門批準的合法獨山玉開采單位,以下簡稱“玉礦”)目前唯一一個正在開采生產(chǎn)的“車間”,至今已生產(chǎn)開采整整30年。
安全科科長程春宛的辦公室,就位于0號洞洞口。在他的帶領(lǐng)下,記者進入一路有電燈照明的礦井內(nèi)。窄窄的運輸軌道,像一棵樹的分杈一樣,在井內(nèi)延伸到四面八方。在一個采玉點,兩名工人圍著鉆機在忙活。離鉆機不遠處的巖石上,隱約能看到黑色中夾雜著一條白色的帶子,那就是玉脈。
程春宛已逝的父親程德民,曾任“玉礦”的黨委書記。“‘玉礦’成立于1958年,父親1960年就來到這里工作。”那時的“玉礦”,是一窮二白的集體企業(yè),生產(chǎn)設(shè)備、技術(shù)手段都異常匱乏。為了給國家多開采出玉礦石,如程德民一樣的老采玉人,扛著䦆頭,背著籮筐,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創(chuàng)業(yè)史。
“那時打的礦洞,直徑只有一米,人進去采礦,需要彎著腰,在礦石上鑿一個眼,需要一天的時間。”父親關(guān)于創(chuàng)業(yè)的回憶,如今成為程春宛憶苦思甜的佐證,“為了節(jié)省人力,父親他們常常將采出來的石頭燒得非常熱,然后猛一下澆上冷水,石頭轟一下炸裂,露出了玉料”。
上世紀60年代,物質(zhì)匱乏,交通不便。記憶中,父親常常背上饅頭、咸菜,步行來到礦上上班,“有時,一個星期回來一次,有時一個月回來一次”。因此,年幼時,程春宛和父親有些隔膜:“別人家爸爸在身邊工作,我的爸爸在地下開礦,怎么想也不覺得這是件值得驕傲的事兒。”
這種隔膜,直到年齡大一些才得以化解。“十來歲時,每逢寒暑假,我就跟著父親來礦上。”程春宛記憶猶新的是,那時礦工們在獨山腳下種了一大片北瓜,北瓜結(jié)的非常多,能從年頭吃到年尾。他來礦上后,天天吃北瓜菜,以至于現(xiàn)在“想起北瓜就反胃”。
有天晚上,他和父親睡在茅草屋里的大通鋪上,父親問他:“采玉人,就是吃陽間的飯,干陰間的活兒,你將來要不要干這活?”“我才不來呢,我要去當(dāng)兵。”年少的程春宛,這樣回答父親。
二
程春宛沒能當(dāng)成兵,他還是如父親一樣,成了一名采玉人。
1980年,18歲的他跟著父親來到“玉礦”,下了礦井,從挖掘工、采礦工、修配工、爆破實驗組等最辛苦、最危險的活兒干起,直到當(dāng)上安全科科長。因為,父親說了,“只有從一線干起,才明白每個崗位的重要性,誰家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
或許正因為此,程春宛說起采玉時才這樣頭頭是道:“開采時,應(yīng)距離玉脈一米以外鉆眼,用黃色炸藥進行剝離。在一米以內(nèi),再用黑色炸藥剝離,這樣做不僅速度快,還不傷害玉石。”
上世紀80年代,國家對玉礦石的開采更加重視,在開采技術(shù)和生產(chǎn)設(shè)備上給予支持,采礦有了鑿巖機。“有了技術(shù)的保證,獨玉開采進入機械化。”程春宛說,即便如此,采玉依然是面臨生死考驗的辛苦活兒。
大概是1995年,程宛春和同事沿著玉脈在礦井里打斜井時,突然遭遇了塌方。“正打著,土石突然掉下來,差點把我們埋在下面。”他們退到安全的地方,6個人一班輪流清理塌方。但“清理著后面的,前面塌了下來”。
“玉脈在此,必須攻克難關(guān)。”50歲的采玉人右手一揮,“為了不影響開采進度,我們吃住就在礦井里,累了就蹲在地上休息一會兒,接著干,一直干到把斜井打通。那7天7夜,我們憑著毅力和信念,終于戰(zhàn)勝了大塌方。”
程春宛的女兒叫程玉。“父親和我都是為玉石忙活,所以我就給孩子起名‘玉’,這里面,飽含著希望。就像我父親給我取名‘春宛’時,希望南陽永遠有著春天般的勃勃生機一樣。”文化程度不高的程春宛,突然說出了一句很有詩意的話。
像程春宛這樣,一家兩代或三代都是采玉人的現(xiàn)象,在“玉礦”并非少數(shù)。
三
60歲的呂國成是“玉礦”的董事、工會主席。這位上班整整40年的采玉人,對獨玉有著深厚的感情。
1972年,他參加招工考試,成為玉礦一名工人,從學(xué)徒干起,干遍了所有工種。那是上世紀70年代,“玉礦”開采最輝煌的時期。“上世紀70年代初,在0號洞海拔標高255米原有廢棄的一處玉洞內(nèi),發(fā)現(xiàn)了玉脈,循著筋土往下挖,就出現(xiàn)了轟動一時的玉華洞。”憶起往事,呂國成難掩激動之情,“玉華洞開采出來的為純天藍上等獨玉,厚度在一米左右,從1973年開采到1977年,長達4年之久。”
他還記得,開采玉華洞時,“最大一炮炸下來,就有20多噸”。經(jīng)輕工部批準,礦上將純天藍獨玉的價格,從每公斤20元調(diào)至30元。那時,國內(nèi)市場不景氣,加工生產(chǎn)的獨玉多銷往國外。那幾年,礦上每年銷售額100多萬元。
如此輝煌的光景,如今已不多見。10月28日,三塊總重900公斤的純天藍獨玉被挖出后,令“玉礦”所有人激動不已——這可是二三十年來,首次開采出如此優(yōu)質(zhì)的玉料。
上世紀90年代,獨玉身價暴漲,一些不法分子在獨山開礦盜采獨玉數(shù)千噸,國有資產(chǎn)嚴重流失,“玉礦”生存環(huán)境面臨嚴峻考驗,工人拿著區(qū)區(qū)幾百元的工資。暗地里,有盜采獨玉的不法分子托人找到呂國成:“到我這里來上班吧,你是行家,工資多少,你說了算。”呂國成一聽,就火了:“給多少錢也不去。”
“非法礦主高薪請我,我堅決不去,為啥?因為我對獨玉有著太深的感情。”10月31日,面對記者,60歲的老礦工說出了心里話,“獨玉是南陽的名片,作為一名多年的采玉人,我怎能眼睜睜地看著它這樣被破壞。”
2011年1月,“玉礦”進行了改制,也迎來了“每年只開采80噸至100噸”的保護性限量開采。采了一輩子玉的呂國成,也成了公司的董事。“懷著敬畏的心態(tài),保護好、開發(fā)好獨玉,才是對大自然的尊重。”呂國成說。
368米的獨山,造就了不凡的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獨山玉。據(jù)專家考證,獨山玉的開采史,至今至少有6000年到7000年。地質(zhì)部門勘探表明,獨玉遠景儲存量約20萬噸。由于獨玉是稀有礦產(chǎn)資源,隨著采礦深度和開采難度的增加,今后,獨玉的開采量必然會逐年減少!驹瓨祟}:獨山采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