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南陽

方城“文化現象”——改變縣域經濟發展格局

2015/7/29 10:08:18 點擊數: 【字體:


方城“文化現象”——改變縣域經濟發展格局

方城縣千年皇家道觀——煉真宮_全景圖

方城“文化現象”——改變縣域經濟發展格局

古繒國拜祖圖片

方城“文化現象”——改變縣域經濟發展格局

氣勢恢弘的古繒國博物館仿古建筑群全景圖

方城“文化現象”——改變縣域經濟發展格局

世界巖畫組織聯合會主席羅伯特·貝德納里克在方城考察

方城“文化現象”——改變縣域經濟發展格局

現代廉政豫劇《子夜驚夢》劇照


    2014年12月4日,是方城文化發展中的耀眼日子:1300多位海內外曾姓后裔齊集方城古繒國文化博物館,隆重祭拜中華曾姓始祖曲烈,尋根拜祖,投資興業……這僅是近年方城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方城縣委、縣政府審勢度勢,把文廣新工作放在全縣發展的戰略地位來謀劃,以建設“大文化”為統領,把打造文化品牌,實施文化強縣,城鄉聯動,營造文化生態,作為“牛鼻子”工程扭住不放,文化工作高歌猛進,亮點頻閃。

    方城在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繁榮城鄉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態勢,改變著文化發展模式,改變著縣域經濟發展格局,改變著全縣百萬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精神內涵。這一態勢被稱之為方城“文化現象”。

    喚醒品牌文化活力,擦亮歷史文化名片

    方城巖書巖畫群,是考古學家馬寶光在方城考察活動中首次發現的。這一重大發現,迅即吸引一大批業內專家學者云集方城,其后的考察在全縣14個鄉鎮發現巖畫分布群3000余處,規模之大,形狀之多,雕刻之精美,內容之豐富,極其罕見,一時間成為國內外媒體爭相報道的重要文化事件,專家稱之為中原文明起源的又一重大發現。

    方城古為裕州,地處南陽盆地東北緣,素有“五界一口”之稱,為進出南陽、荊楚之咽喉,是已被確認的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古繒國遺址、中華曾氏祖根地、天下第一古長城、法圣張釋之故里、張騫封侯地和巖書巖畫之鄉。擁有縣以上文物保護單位68處,縣以上非遺文化項目1050項、非遺文化傳承人1080多位,聞名全國的人文景觀、風景名勝80多處,可謂“五里一古跡,十里一名勝”。

    方城作為傳統農業大縣、中原貧困縣,巖書巖畫的發現,成為歷史文化品牌發展的突破口,品牌立縣,開啟文化強縣建設新階段。近年來,方城為歷史文化品牌“穿衣戴帽”,實施了絲綢之路源頭、古繒國遺址、中華曾氏祖根地、天下第一古長城、法圣張釋之故里、張騫封侯地、巖書巖畫之鄉“七大歷史文化品牌”挖掘研究工程。成立了歷史文化專門研究會,下設8個分會。組織較大規模的國內外專家研討、考察活動50余次,世界巖畫組織聯合會主席羅伯特•貝德納里克,印度巖畫協會會長庫馬爾等一大批國內外專家實地調研考察方城,形成和通過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方城巖書巖畫、楚長城、三國文化、硯文化、石猴文化等文化交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集中申報國保單位2處,省保單位4處。拍攝制作了《吉祥方城》、《魅力方城》、《復興的足跡》等多部歷史文化電視專題片。出版發行了《厚重方城》、《中華曾姓祖根地》、《方城天下第一古長城》、《方城巖書巖畫》、《方城與絲綢之路》等多部歷史文化叢書。一批歷史文化品牌被喚醒,進入國內外視野。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一批文化企業蜂擁而至。

    文化搭臺項目唱戲,文化建設亮點頻閃

    文化有了根和魂,就有了生命和活力;可能量如何釋放,平臺怎么搭建,是方城縣致力做好的文化“連續劇”。

    2010年,方城縣城南八里橋夏商遺址,經過十余年的挖掘考證,被專家學者一致認定為,曾氏始祖曲烈的封地——繒國,即中華曾姓祖根地。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單位。

    文化搭臺項目唱戲。方城縣委、縣政府制定和實施了“外引內注,多點共進,協同發展”的文化發展總體規劃,明確指出保證企業不吃虧,保證企業有利益,保證企業能安心,引企業大部分資金,政府注小部分資金,開展政策性資金項目傾斜,并支持參與縣內其它項目建設。栽桐引鳳,使方城歷史文化品牌傳承創新、挖掘建設工作,實現由縣域經濟建設幕后向臺前“華麗轉身”。

    2010年6月,總投資10億元的方城古繒國文化苑項目成功簽約,2012年以來累計完成落地資金近1.5億元。2015年古繒國文化苑項目將啟動投資3億多元的遺址公園建設工程,為方城歷史文化名片再添新景。

    與此同時,還先后引資建成方城獨樹硯山鋪黃石硯產業園、方城國家級非遺文化項目“石猴”文化產業、七峰山AAAA級文化景區、大乘山景區,其中大乘山景區已完成景點建設,初具規模。此外,楚長城遺址、佛溝摩崖造像、法圣張釋之祠、千年道觀煉真宮、道教勝地黃石山、普嚴禪寺、三賢山道觀、望花湖風景區等一批文化名勝、人文景觀,在政府注力作用下,也都得到了完善和發展。

    近年來,方城累計完成各類文化引資近20億元,落地資金5億多元,一大批文化遺址遺跡和景區景點得到了恢復和建設,成為群眾假日休閑、接待親朋的首要選擇。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歷史文化景區景點共接待游客8萬多人,其中,縣外游客2萬多人,文化旅游熱帶動文化消費熱,2014年方城黃石硯、石猴、拐河絲綢、廣陽益母膏、小史店柳編、招扶崗篦子、趙河泥塑等非遺文化產業產銷兩旺,完成銷售收入突破億元。

    城鄉同頻共繁榮,釋放文化正能量

    方城在城鄉文化同頻共振、共同繁榮中,走出了一條群眾文化建設新路。近年來,利用國家扶持基礎文化建設的大好機遇,先后爭取上級鄉鎮綜合文化站扶持項目12個,外引內聯,多措并舉,全縣17鄉鎮(街道)都建成了鄉鎮文化站(中心)。建成村級信息資源共享基層服務點582個,農村書屋538個,基本實現全縣村級覆蓋,跟蹤管理,確保了全天向村民免費開放。縣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完成省級國家級館舍達標建設,全部實現免費向社會開放。公益電影放映,送戲下鄉好戲連臺。

    2014年,投資近2億元占地138畝的方城縣群眾文化藝術中心開工建設,項目集群眾藝術館、圖書館、博物館、規劃展示館、廣播電視演播廳、群眾演藝展示廳等多項文化功能于一體,將成為方城文化地標性建筑和重要文化保障設施。

    方城初步搭建起同頻共振、覆蓋全面、公正公平、保障有力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在大力爭取國家扶持的同時,方城自我加力,建成了趙河鎮趙河文化廣場等15個較高標準的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廣場(另有2個鄉鎮正在籌建),建成了廣陽鎮袁莊社區文化廣場、柳河鄉西峰社區文化廣場等26個較高標準的基層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場所,在城區先后建成了文化廣場、琴韻廣場、七峰公園、張騫廣場等10多個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場所。

    每至夜幕降臨,在方城裕州大地,各個群眾文化廣場都會人如潮涌,人們伴著激情的樂符,盡情舞動臂膀,釋放疲勞。2011年10月中國新聞社、經濟日報等近10家中央新聞媒體記者文化采風團一行30多人走進方城,用鏡頭描繪方城歷史文化、群眾文化生活。2012年7月鄭州大學20余位文化學者走進方城,感受群眾文化活力,感悟方城七千年文明史。2015年5月“丹墨寄情,春潤西峰——文化扶貧共建美麗鄉村”走進方城柳河鄉西峰新農村社區,20多位省內書畫名家為方城新農村社區和美麗鄉村建設揮毫潑墨,傳遞文化正能量。

    文化繁榮離不開群眾參與,文化的主角是群眾。近年來,方城先后組建鄉鎮文化活動團隊30多支,培育舞獅、舞龍、旱船等傳統文化表演隊50多支,建立村群眾文化活動隊230多支,一大批由群眾自建的文化活動隊常年活動在田間地頭,居民社區。2014年5月首屆“歡樂方城”廣場健身舞大賽上,120多支文藝隊參加初賽,35支文藝隊280多名隊員參加了決賽,創造方城近年群眾文化活動參賽團隊最多、參賽人數最多、群眾認同性最高、影響力最大等多個之最,還出現了68歲老年選手與5歲兒童選手同臺競技的文化盛景。群眾文化生活繁榮發展,為城鄉社會和諧和美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撐。
創新管理驅動,構建“大文化”發展新格局

    2014年2月,方城縣委、縣政府把推動“大文化”格局建設,納入全縣“七大”發展格局建設新常態之中重拳推動。這是方城文化建設的又一重大決策。

    何為“大文化”?就是動員全縣各行各業,以文化強縣為工作目標,創新驅動,建立大發展、大繁榮、大品牌、大保障、大覆蓋、大活力的文化建設新常態。新常態離不開新機制,方城在創新文化管理中邁出大膽探索步伐。

    2010年12月,方城文物部門接到趙河鎮平高臺村文物協護員史斗耀報告,及時在該村保護性發掘古墓一座,出土陶灶、陶井、陶磨等器物10多件及其它大量文物,墓葬初步認定為漢代。——這看似是一般的文物保護事件,其實折射著方城文化管理機制的創新驅動。這一驅動的核心叫“四級四定”長效管理法——四級即“縣、鄉、村、組”,四定即“定人、定位、定責、定量”,是方城在長期摸索中總結形成的科學高效的管理方法。該方法先后被植入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播電視村村通、文物管理、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文化市場管理中,共同構建起全面、立體、高效、常態的文化管理保障體系。
2014年10月,方城自主創作和編排的現代廉政豫劇《子夜驚夢》向省委常委、省紀委尹晉華書記,市委穆為民書記等多位省市領導作專場匯報演出。演出結束后,尹書記、穆書記登上舞臺與演職人員進行長時間的交流探討,對思想藝術、人物形象、場景設計進行了深刻挖掘提煉,并成功實現該劇的全省巡演,目前已在周口、平頂山、三門峽等多個地市演出20多場。

    方城豫劇是在方城“政府保障、科學規劃、合力推動”傳統文化保障機制的創新驅動下,通過政府資金扶持,制訂發展規劃,推動縣鄉聯動聯創,燃起強勁活力和魅力,被譽為“河南小三團”、“方城品牌”,近年來,先后創演的《辣椒莊的喜事》、《子夜驚夢》、《賭閨女》、《姑侄爭地》、《雙道歉》等一大批精品力作,連續五年在全國文藝比賽中榮獲大獎,《辣椒莊的喜事》還進京匯報演出,及《支書斷事》、《一把雨傘》、《緣分》、《子夜驚夢》等一大批傳遞正能量、建設新生活的現代新戲成功排演,為方城社會文化繁榮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機制作用下,方城拐河絲綢、小史店柳編、招扶崗篦子等一批瀕危文化遺產得到了傳承發展。還涌現出獨樹鎮、四里店鄉省級先進文化鄉鎮,古莊店鄉省級民間藝術之鄉,獨樹鎮硯山鋪省級特色文化村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2015年4月全市電視、廣播宣傳座談會先后在方城召開,方城廣播電視2014年以完成市以上報道1202條,獲得電視對上報道全市縣級臺省級臺、市級臺發稿兩個第一名,獲得廣播電臺全市縣級臺市級臺發稿第一名、省級臺發稿第四名的優異成績受到表彰并進行了典型交流。方城廣播電視宣傳在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同時,為方城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凝聚的動力、激發了活力,營造了強大的輿論氛圍。方城廣播電視宣傳的跨越式發展,是方城實行“跟蹤問效、優勝劣汰、競爭上崗”監督考核體系和崗位垂直監管平臺的機制創新結果。近年來,方城還先后獲得國家級農家書屋示范村、省級衛生文明先進單位、全省電視節目集中統一供片工作先進單位、市級文明單位等60多項國家省市表彰,跨入省市先進行列。隨著“大文化”新常態的全面建設,方城文化必將迎來更加強勁的動力,續寫出新的精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方城正是按照習總書記的指引,闊步走在振興中原文化,推動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美麗鄉村,打造美麗富強和諧方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日前,從方城又傳出喜訊:總占地近30畝、投資超過5000萬元的南陽市廉政建設教育基地——法圣張釋之祠改擴建設項目已納入全縣重要議事日程,并成為全縣重點文化項目加緊推動。

    方城文化建設又邁出新的更強勁的步伐……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