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三山”綠化是石龍區“十二五”期間為實現“工業化、城市化、生態化”統籌發展目標而實施生態建設的一部分,分別是對東部的花果山沿線、中部的紅石山沿線和中西部石龍河沿線的石龍山進行植綠補綠、生態修復,并與已完成綠化的西部青石山、沙石嶺,南部的狼洞溝和北部的鳳凰山相銜接,點線相連后,綠色生態林與發展生態林猶如項鏈把石龍區的生態建設環在一起,旨在修復和打造新的發展環境、宜居環境,實現統籌發展。
近期以來,該區采用社會公開招標的造林模式和以發動群眾開展義務植樹、政府以“以獎代補”進行補助相結合的模式,進行高標準造林,使全區荒山綠化率達到92.2%,通道綠化率達到98.1%。在此基礎上,該區計劃2012年完成新造林200畝、森林撫育4800畝、補植造林1000畝,完成全民義務植樹10萬株,轄區生態效應逐步顯現。
從2004年開始,石龍區就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推進植樹造林、荒山綠化、退耕還林和森林城市建設,實施了“種大樹、大種樹”和“大樹進城”、“打造森林城市、建設生態家園”等工程,建成了區、辦事處、村三級林木資源管護體系,逐步形成了以南顧莊城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生態森林城市建設格局以及“兩山一水兩廣場”的多功能生態園區。在全區廣大農村實施了“遠看不見房(樹木遮擋),近看不見墻(栽植爬墻虎等綠色植物)”工程,在村道兩旁廣植花卉和觀賞樹木。2007年以來,石龍區又開展了每個自然村建設2~3個生態小游園及沼氣建設,逐步實現了“城市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道路林蔭化、農村庭院生態化”的城鄉一體生態建設。目前,全區有林地面積1.6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了30%以上并通過了“省級林業生態區”驗收。
同時,該區積極推行林權制度改革,鼓勵群眾承包荒山荒地,堅持把是否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是否有利于林業生態建設、是否有利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目前全區形成了以龍豐莊園、二道嶺核桃采摘園區、狼洞溝石榴園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點線相連的8大種植園區,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使昔日的荒山野嶺變成了“綠色銀行”。(原標題:河南平頂山市石龍區“三山”綠化力推“生態家園”建設)
來源:青年導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