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燈的制作是用小竹棍扎成魚的形狀,用彩色綢緞糊其表面,再用毛筆畫上魚眼、嘴、鱗和尾。魚燈周身分為頭、身、尾三節,這三節是可以活動的。魚腹中固定一個約1米的木棒,舞者持棒進行表演。過去魚腹中制作有蠟臺,晚上裝上羊油蠟進行表演,現在安裝的是電池和燈泡,表演更為方便。舞者少則10人,多則30人,各持魚燈,分排兩隊。隊伍前面各有一個長1米多、寬65厘米的鰲魚作為社頭。表演中如果遇上舞龍或舞獅社,他們都要給魚燈社讓路,以示對鰲魚的敬重。
魚燈花社舞的表演形式有:單頭魚、雙頭魚、石榴花、對子魚、八字形、魚朝水等,另外還有難度較大的表演形式,如:蓮花魚、升字底等,如今已很少表演了。
魚燈花社舞的伴奏樂器為直徑1.1米的大鼓兩面,鼓手兩人;直徑60厘米的大鐃兩對,擊鐃者2至4人;直徑40厘米的中鈸兩對,打鈸者2至4人;指揮1人。指揮者手持指揮棒,兩名鼓手各擊一鼓,鐃手、鈸手八字排開,進行伴奏表演。鼓點曲有三百錘、十樣點、上橋、小麻鵲鬧竹園等,魚燈花社舞伴奏大多用三百錘鼓點,該鼓點氣勢宏偉,節奏鮮明,鏗鏘有力,激情奔放,能演奏出歌舞升平慶盛世、五谷豐登慶豐年的喜悅心情。
2008年5月22日,舞鋼市鐵山鄉找子營村的“魚燈花社舞”最具特色,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