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粉皮以全國罕見的超薄聞名,以免煮即食為奇,以口感爽滑味異為特。據說這種粉皮源自清道光年間,社旗田家遷居汝州,當時汝州盛產綠豆,田家利用會做紅薯厚粉皮的技術試制綠豆粉皮,終成功做成薄型粉皮,流傳至今。
然而傳統手工生產粉皮,勞動強度大、產量小,而且衛生條件差,產銷受到限制。改革開放以來,汝州市食品企業研制成功機械生產粉皮,解決了衛生問題,增加了產量,減輕了人力,產品質量大大提高,代替了傳統的手工粉皮制作。
如今的汝州粉皮外觀潔白透亮,薄似蟬翼,看上去酷似塑料薄膜。當年在為研制成功后的粉皮核定產品標準時,平頂山市某局領導帶了一點粉皮回去,隨后在局里開會時,他拿出粉皮說:“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我能把這片塑料布吃下去。”眾人不信,他真的拿出一片當眾吃起來,眾人驚奇。他最終解釋說:“這不是塑料布,是汝州特產的超薄綠豆粉皮。”
汝州粉皮的另一特點是食用方便。取粉皮適量放入容器內,加純凈水或涼開水,約1~2分鐘粉皮變軟即可撈出,用手撕成塊狀或條狀,放入芥末油、精鹽、蒜、白醋、麻油等調料調勻即成。或另加入雞絲、肚絲、牛肉做成涼葷菜;或加入黑木耳、金針菇、黃瓜等多種新鮮蔬菜拌成涼素菜,爽滑可口,風味獨特,誘發食欲。
汝州粉皮目前雖然已經由機器生產取代了傳統的手工生產,但總體上仍是小作坊式生產,未形成一定規模;由于對外宣傳力度欠缺,在其他地方難以見到、品嘗到這一特產的真味。另外,汝州粉皮本身太薄太輕,體積大,運輸費用高,經營者利潤低,這些原因造成汝州粉皮難以走向全國市場。(汪鎖)(原標題:汝州粉皮超薄“超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