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分鐘小鳥“誕生”
王老漢大名王慶合,今年72歲,家住湛河區曹鎮鄉肖莊村。見到他時,他正坐在桌邊專注于手中的活計——用工具給剛完工的一只仙鶴做最后的修整。
盛開的鮮花、氣勢磅礴的巨龍、充滿童趣的卡通人物、各種形態的蟲鳥……在他家的院子里、屋子中,到處放著他的泥塑作品。這些泥塑作品種類豐富、形態各異、色彩鮮明,栩栩如生。“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什么樣的都能捏,稍微難一點的,有個圖片也能捏。”王老漢自豪地說。
“要不,你捏個小鳥試試!”
“你瞧好了!”見記者有些不相信的樣子,王老漢讓記者親自“命題”,開始創作。只見他順手從院子里的菜園挖來一小團泥巴,加入一些水和稻草后,開始用兩手反復揉搓。.他先將泥巴分成兩份,大的一份捏出小鳥的身子,然后再用小的一份在手中揉搓后對折,再在兩邊輕輕一捏,小鳥的一對翅膀就完工了。隨后,他將翅膀固定在小鳥的身子上,接著開始捏鳥頭、鳥嘴……僅僅兩三分鐘,一只活靈活現的小鳥就在他手中“誕生”了。
“捏好后還要晾曬三到四天,然后再用油漆給小鳥上色。上色時要注意顏色搭配,既要色彩鮮明,又要符合所塑形象的特點。”王老漢說,經過這樣幾道工序后做出的泥塑,可以保持六七年不裂不爛不褪色。
這一切全是自學的
王老漢從小就喜歡畫畫,與泥塑結緣始于1985年。那年春天,他在田間勞動累了歇息時,順手用泥巴捏了一個古代大將軍泥塑,幾位過路的村民見了,都夸他捏得像,這給了他極大鼓勵。從此,他愛上了泥塑,一發不可收拾,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由于年輕時家里窮,他捏泥人全靠自己摸索。王老漢告訴記者,泥塑最難捏的是人物,尤其是剛開始捏時,人物的形態、神情、身高比例十分難把握。可他是個“不愛輕易放棄的人”,一次次總結經驗教訓,反復摸索。如今,他已能熟練地捏出包括人物在內的500多種造型。
“這么多年來,他不吸煙不喝酒也不愛打牌,就愛捏泥塑,有時為了完成一件作品,常常忙得忘了吃飯。”王老漢的老伴孫桂榮說。
王老漢的鄰居陳玉蘭說,如今,在他們村里,大家都知道王老漢不僅會捏泥人,而且捏得特別像。平時,大家沒事時都愛到他家看他捏泥塑。尤其是村上的一些小孩子,更是喜歡得不得了。□記者李霞【原標題:七旬老人癡迷泥塑 巧手捏出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