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南宋修內司窯地處南方,所用原料和燒制工藝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南方越窯等成熟工藝的影響,使得修內司官窯瓷無論在微量元素含量或是在外觀色調上,都和汝官窯瓷有差別,但差別也無法掩蓋兩者間的傳承關系。時人就已評價修內司窯“色好者與汝窯相類”。研究表明,南宋修內司官窯瓷的工藝為“襲故京遺制”(《坦齋筆衡》),底足外撇、滿釉、支釘支燒等某些工藝特點仍受到汝窯的影響。
而筆者認為應該不僅僅是“襲故京遺制”,而是汝窯的那批工匠或者部分工匠可能被南宋皇帝帶到了江南。汝窯的工藝、汝釉的配方十分難學,讓習慣了青綠釉瓷生產的浙人一下子就掌握河南的天青釉、開片瓷的燒制,似乎難以想象。所以,筆者相信盡管戰爭殘酷,也至少有部分工匠有時間跟隨朝廷轉移到臨安,從而推測修內司窯中必有汝窯工匠。當然,目前在浙江兩處南宋官窯遺址發掘材料中以及地層分析中,尚未找到具體證明,但隨著今后不斷地深入研究,汝窯與修內司窯事實聯系或將浮出水面。作者:鄭志海 虞天識 (作者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中山市社科聯)【原標題:汝窯遺址引出三大懸疑:北宋晚期汝窯是官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