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歷史傳說 >> 傳說與品牌 >> 瀏覽三門峽

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強市

2014/3/26 10:16:47 點擊數: 【字體:

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強市

虢國曲體龍文盆 (圖片來源:虢國文物博物館)

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強市

仰韶村文化遺址標志(資料圖片)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就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重要戰略部署,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角。作為河南省“西大門”的三門峽市,將借助十七屆六中全會之東風、中原經濟區建設之大勢和仰韶文化發現90周年之良機,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建設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中西部地區文化強市。

    突出特色優勢,增強文化凝聚力。三門峽境內,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厚,仰韶文化、虢國文化、黃帝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黃河文化、戲曲文化、民俗文化等在全國均有較大影響,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仰韶文化”因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而命名,她無可辯駁地證明了中國具有相當發達的新石器時期文化,使“中華文化西來說”不攻自破;仰韶村遺址、廟底溝遺址、虢國上陽城與虢國墓地三大發掘入選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在這里,也留下了夸父逐日、大禹治水、中流砥柱、紫氣東來、秦趙會盟、唇亡齒寒、白馬非馬等歷史典故和美好傳說。從唇亡齒寒警示的危機意識,到中流砥柱彰顯的民族精神;從夸父逐日表現的勇敢追求,到白馬非馬拓展的思維方法;從老子思想包含的道德智慧,到仰韶文化宣示的啟蒙力量,無不在今天仍然具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這都是我們傳承中華文明、建設文化強市的寶貴精神財富。

    創作文藝精品,增強文化引領力。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優秀文藝作品體現著一個地方文明進步的綜合水平。人民群眾的需求既包括物質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既要讓人民群眾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更要讓人民群眾享有豐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年來,三門峽市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深入挖掘、創作和傳播優秀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境界。特別是堅持把繁榮地方戲曲作為打造文藝精品的重點來抓,積極鼓勵豫劇、曲劇、蒲劇、眉戶、揚高戲等各具特色劇種的發展,形成了以三門峽市豫劇團、陜縣蒲劇團、澠池縣曲劇團等專業劇團為龍頭,其他業余隊伍為主體的演出隊伍。同時,加大對文化管理體制的改革,完善政策保障機制,鼓勵扶持文藝團體創新和創作,全市年均創作各類劇本近20部。其中市豫劇團等單位創作排演的大型古裝豫劇《虢都遺恨》、蒲劇《黃河彎彎》、曲劇《大山的女兒》、現代豫劇《山野秀才》和《紅高粱》等劇目,分別獲得全國地方戲展演二等獎、全國藝術精品提名獎、河南省戲劇大賽金獎、河南省文華大獎等,深受各界好評和人民群眾喜愛。百佛頂燈、獅子舞、齊天圣鼓、亞武天鑼、旱船舞等一批地方特色鮮明的舞蹈節目,極大地活躍、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大力實施文化品牌帶動戰略,開發一批具有三門峽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文化產品,積極培育創意文化、網絡文化等新型文化業態。繼續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大膽創新創作,努力在戲劇、歌曲、舞蹈等方面,推出更多既叫好又賣座、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把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藝術情趣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風尚。

    發展文化產業,增強文化支撐力。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三門峽是以“黃(金)、白(鋁)、黑(煤)”著稱的典型資源型城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非常繁重。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發展繁榮文化產業作為實施“四大一高”戰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科學布局、正確引導、加大投入、培育市場,促進了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2010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9.65億元,文化產業從業人員超過1.7萬人。圍繞持續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加快推進仰韶文化博物館、虢國博物館二期、廟底溝遺址文化公園、黃河公園、中流砥柱和函谷關景區、大黃河旅游聯盟等重點項目,突出抓好仰韶文化產業園、老子文化產業園和虢國文化產業園三大特色文化產業園建設。著力謀劃一批廣播影視、演藝娛樂、新聞出版、印刷包裝、文化創意等新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打造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大型文化企業和文化集團,建成一批特色鮮明、輻射力強的文化產業集群和文化產業板塊。特別是重點抓好三門峽剪紙、虢國澄泥硯、靈寶道情皮影等優勢項目和品牌,形成拳頭文化產品,進一步提高知名度。尤其要堅持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質,用旅游帶動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不斷提升三門峽特色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打造文化陣地,增強文化親和力。堅持以抓宣傳文化陣地建設、抓文化活動載體、促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兩抓一促”工程為抓手,不斷強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文化真正走近群眾、服務群眾。全市62個鄉鎮全部建起了文化站(文化中心),95%的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大院,95%以上的城鎮社區建起了文化活動室,居全省前列;所轄的6個縣(市)區中有2個進入“全國文化先進縣(市)”、1個進入“河南省文化先進縣(市)”,全國民間藝術之鄉2個,全國農村兒童文化樂園2個。同時,以節假日和廟會等為重點,持續開展文化“三下鄉”等活動,年均開展文化活動近萬次。今年以來,已組織開展《魅力三門峽》戲劇展演周、文藝晚會等廣場文化活動30余場次,觀眾達70余萬人次,極大地活躍、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文化影響力。文化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建立健全了整體文化形象宣傳和企業文化產品促銷相結合的宣傳推廣機制,切實將文化宣傳納入全市對外交往和宣傳計劃,營造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濃厚氛圍。我們以影視藝術為載體,積極推出“中國電影·三門峽電影周”活動,先后和河南大象影視制片有限公司、北京大方無隅影視文化傳播中心,聯合攝制了以反映三門峽歷史文化為背景的《義馬》、《澠池會》、《函谷關》、《地坑院》、《天鵝城之戀》、《湯河浴》和《白天鵝之戀》等7部影片,提高三門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今年借“仰韶文化發現90周年”,積極組織籌辦首屆仰韶國際文化節,邀請瑞典、美國、日本等國家政府機構的代表和專家學者200余人參加,通過舉辦仰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瑞(典)文化藝術交流展覽、仰韶文化發現90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式、仰韶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暨第四屆黃河奇石展、仰韶文化博物館開館儀式等一系列活動,全方位、立體化地推介仰韶文化品牌,進一步擴大其在國際上的影響,使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成為三門峽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助推器”,努力把三門峽建設成為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發達、文化創新活躍的文化強市。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1-10-3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