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發源于距今約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最早的彩陶發現于1912年的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距今約7000年歷史。記者在仰韶彩陶文化的展位上看到,由考古發掘出的仰韶彩陶按比例復制的工藝品包括盆、瓶、罐、甕等多個品種,精美的曲腹盆、陶雕如意甁、彩陶人頭壺等讓不少參會者大飽眼福,而彩陶紋飾包含了幾何紋、花瓣紋、火苗紋等,以多種顏色泥土做顏料繪制彩陶的方法,無機顏料代替有機顏料,使彩陶的色彩更加勻稱,更具古韻。另外,站臺上展示的彩陶在器形大小和用途上也不盡相同,既有作為家居裝飾的彩陶,又有作為旅游紀念品的“小”彩陶,還有實用型的彩陶茶壺、茶杯、茶海以及彩陶酒罐等。
從文化到商品,如何既能滿足市場需求,又能保持其文化元素?劉新安拿起其中一個彩陶罐向記者介紹,這是一種網紋彩陶罐,是一種盛酒的彩陶罐,它不僅有美觀的外表,而且是限量版的,同一種器型,同一種紋飾只生產1912個并在罐底印有編號,罐中盛有1912克酒,這樣既保持了它的商品性,美觀、限量和具有唯一性的特點又提高了它的文化層次和價值。 □本報記者楊遠高見習記者董豪杰文/圖【原標題:仰韶彩陶走入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