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三門峽 >> 三門峽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三門峽

精致玲瓏的虢國玉蟬(2)

2013/12/10 16:22:54 點擊數(shù): 【字體:

  古人認為蟬餐風(fēng)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常以蟬的高潔表現(xiàn)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由于蟬棲于高枝,餐風(fēng)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乃屬于清高一型。唐初虞世南寫《蟬》:“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元朝王沂孫《齊天樂》言:“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字里行間,無不充滿著對人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xiàn)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fēng)度氣韻。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又賦予蟬更多的含義。如以一玉蟬佩在腰間,諧音“腰纏(蟬)萬貫”;以一蟬伏臥在樹葉上,定名為“金枝(知)玉葉”;也有人將佩掛在胸前的玉蟬取名為“一鳴驚人”(取蟬的鳴叫聲)。所以玉蟬一般可分為三種:一、冠蟬,用于帽飾,無穿眼;二、佩蟬,頂端有對穿眼;三、含蟬,在死者口中壓舌,刀法簡單,沒有穿眼。

  玉蟬最早出現(xiàn)于新石器時代,至商代大量出現(xiàn)。商代玉蟬用于日常佩戴,貴族佩戴玉蟬,表示高潔。此時玉蟬形制古樸,蟬頭眼大,身翼窄小成細長倒梯形;頭部中央有孔,用來穿繩。蟬身用陰線刻劃象征身體部位,紋飾簡單。西周時期,蟬被賦予更高尚的寓意: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將玉蟬放于死者口中稱作含蟬,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復(fù)活。此時,玉蟬既是生人的佩飾,也是死者的葬玉,玉蟬作葬玉中的口含,最早見于考古發(fā)掘的河南洛陽中州路816號西周早期墓。漢代玉蟬除少數(shù)尺寸略大,頭上有穿孔的屬佩飾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其造型規(guī)整,變化較少,蟬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簡明概括,頭翼腹用粗陰線刻劃,寥寥數(shù)刀即成,背部雙翼左右對稱,如肺葉狀。南北朝時,玉蟬仍沿漢制,細部寫實味道加重,同漢代相比顯得更為逼真。東晉以后幾乎見不到玉蟬,宋代仿古風(fēng)氣盛行,當然玉蟬也不例外,只是宋代以后的蟬多作為佩飾,很少再作為隨葬品埋入地下。

  虢國墓地出土如此之多精致玲瓏的玉蟬,充分體現(xiàn)了虢國貴族對玉器的喜愛和對蟬寄予的美好愿望。當然,在虢國墓地已發(fā)掘的幾座貴族墓葬中, M2001和M2011未發(fā)現(xiàn)玉蟬,

  M2012僅發(fā)現(xiàn)一個,而M2009就出土了10個,有些帶有明顯的商代風(fēng)格,其中M2009是該墓地目前出土玉器最多也是出土玉蟬最多的墓葬,也許,這些數(shù)量的多寡,和貴族的等級無關(guān),僅僅是這些王公貴族的個人喜好。鄭立超 張青彥【原標題:精致玲瓏的虢國玉蟬】

責(zé)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2-11-14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仰韶彩陶紋飾:紅地黑彩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