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三門峽 >> 名人名家 >> 身邊名人 >> 瀏覽三門峽

“梅姐”和她的“愛心之家”

2013/11/1 16:43:25 點擊數(shù): 【字體:

“梅姐”和她的“愛心之家”
孫梅麗(中)為湖濱區(qū)高廟鄉(xiāng)貧困家庭送去愛心善款。 資料圖
“梅姐”和她的“愛心之家”
孫梅麗(中)和“愛心之家”隊員一起到盧氏山區(qū)為學生贈送圖書。資料圖
 
 
    沒有辦公室,沒有固定活動場地,只憑一部手機、一個QQ號,她用6年的堅守,將千百顆愛心凝聚在一面旗幟下,讓一顆顆因病痛而枯萎的心重新萌動,讓一個個意欲凋零的夢想重新燃起。

    她,就是三門峽“愛心之家”志愿者協(xié)會的發(fā)起人——孫梅麗。

    編者按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弘揚新風正氣、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精神的指引下,崤函大地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熱心公益事業(yè),默默奉獻愛心的慈善人物。他們帶領愛心團隊,奔波于大街小巷、鄉(xiāng)鎮(zhèn)山村,為那些急需幫助的人雪中送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明理誠信、善做善成”的三門峽精神,為倡導社會新風、構(gòu)建和諧社會不懈努力。他們感恩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事跡深深感動、引導著三門峽廣大市民。3月3日,市委書記楊樹平專門作出批示,稱贊這些愛心人士是“大愛使者,慈善楷模”。本報自今日起推出“大愛使者 慈善楷模”專欄,為您講述慈善路上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敬請關(guān)注。

    “紅馬甲”的領頭人

    不知何時,三門峽出現(xiàn)了一群穿著印有“愛心之家”字樣紅馬甲的志愿者。每當節(jié)假日萬家團圓時,他們總是奔波在山區(qū)、學校、敬老院、病床前助危濟困,成為崤函大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這些“紅馬甲”中有一位女性,她一頭卷發(fā),戴一副黑框眼鏡,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她就是孫梅麗,大家都喜歡叫她“梅姐”。

    孫梅麗是三門峽市湖濱區(qū)交口鄉(xiāng)人,今年45歲,是原河南第二紡織器材廠職工。2007年初下崗后經(jīng)營一家手機店,并和丈夫王世舉組建了三門峽“愛心之家”志愿者協(xié)會,從此踏上了漫漫公益路。

    孫梅麗熱衷公益事業(yè)是因為小時候受母親的影響。她五六歲的時候經(jīng)常跟母親到離家較近的兒童福利院幫忙拆洗被褥、打掃衛(wèi)生。母親常對她說:“要與人為善,學會雪中送炭,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參加工作后,孫梅麗經(jīng)常利用周末和丈夫、朋友一起到福利院獻愛心。為了方便志愿者們之間的聯(lián)系,她建立了“愛心之家”QQ群,并給自己起了一個詩意的網(wǎng)名“白雪飄飄”。慢慢地,群里的成員逐漸增多,各種公益活動也組織得有聲有色,“白雪飄飄”和“愛心之家”開始出現(xiàn)在報紙上和電視、廣播里。

    有人常常質(zhì)疑:又不發(fā)工資,又沒有榮譽,千百號人憑啥追隨著一個“梅姐”,還忙得不亦樂乎?孫梅麗的丈夫告訴記者:“大家做的事情,不源于權(quán)力、不源于金錢,都是義務勞動,無償付出。一切都源于團隊感恩國家、感恩社會的核心價值觀。”

    據(jù)孫梅麗介紹,“愛心之家”的團隊中,有公務員,有農(nóng)民,還有工人、教師、企業(yè)家、個體經(jīng)商戶、自由職業(yè)者等各行各業(yè)的人,最小的5歲,最大的已有60歲。到2013年3月,“愛心之家”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支擁有6個愛心QQ群,1300余名長期固定參加活動志愿者的團隊。

    公益之路永無止境

    記者曾多次跟隨孫梅麗和“愛心之家”的成員參加公益活動,在采訪時她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這也是“愛心之家”1300多名志愿者的團隊口號。

    2007年至今,每個星期天下午,孫梅麗和丈夫都會帶領志愿者到三門峽社會福利院做義工:春天,她號召志愿者組織“愛心車隊”,帶著福利院的孩子到陜州公園、虢國公園游玩;夏天,她倡議志愿者捐贈小蚊帳、涼鞋、尿不濕和床單、被罩等;冬天,她在三門峽十余個戶外群和論壇輪流發(fā)帖子,給孩子們募捐棉衣、毛褲;她還發(fā)動志愿者每年中秋節(jié)為孩子們舉行聯(lián)歡會……

    因為經(jīng)常往福利院跑,時間長了,許多人都以為孫梅麗是福利院的職工。一位公交車司機了解這些情況后,不僅主動免了孫梅麗的車票,自己也加入了“愛心之家”的隊伍。

    2010年6月,為了給福利院的孤兒黨博濤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huán)境,孫梅麗和丈夫把孩子接回了家,一年多時間里視同己出,精心撫養(yǎng),直至2012年3月黨博濤被一外籍人士收養(yǎng)。福利院的孩子黨金銀下肢癱瘓,為了讓他將來能自強自立,孫梅麗讓黨金銀到自己開的手機店里免費學習維修技術(shù),現(xiàn)在,黨金銀已能自食其力。身體高位截癱的英子愛畫畫,他們就經(jīng)常買文具和畫紙給孩子練習。為了讓3名智力正常的殘疾青年能經(jīng)常到外面看看,孫梅麗和丈夫帶頭捐款,并組織志愿者上街義賣玫瑰花,籌集資金為他們每人購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

    2010年6月初,孫梅麗在電視上看到陜縣菜園鄉(xiāng)有一對夫婦因為沼氣中毒雙雙身亡,留下兩個女兒由姥爺撫養(yǎng)。第二天,孫梅麗就和丈夫、朋友帶著大米、香油、食品、文具等前往看望,并將年齡較大的小紅轉(zhuǎn)到三門峽市區(qū)的中學上學。兩年多時間,孫梅麗和愛人就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照顧小紅的生活,輔導功課、包攬學習生活費用。現(xiàn)在,小紅每次見到孫梅麗都親切地稱她為“媽媽”。

    2011年8月,孫梅麗為被拐21年的貴州苗族男孩楊衡找到了家。    

    2012年7月,“愛心之家”為尿毒癥患者胥燕燕、孔翠翠分別籌集20530元醫(yī)療費和3000多元善款;同年9月,在盧氏的百花口、碾道、馬耳巖小學建立了“愛心圖書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西部晨風 2013年03月07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河南小伙兒用筷子“敲出”生命強音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