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李建峰
9月初的一天,澠池縣果園鄉杜寺村28歲的趙仁偉,在父母的幫助下到戶外沐浴明媚的陽光,爽朗的笑聲在這個普通而又貧瘠的農家小院里顯得格外溫馨。而對于高位截癱的趙仁偉來說,今天更是格外興奮,因為他在互聯網上聯系的資助物資,已經使本村的數十家貧困戶用上了從上海、江蘇、廣東發來的救濟服裝。在秋天收獲的季節里,趙仁偉用自己不屈的意志演繹著新的人生。
2002年,20歲的趙仁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習國際貿易,對于貧困山區的趙家來說無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出身貧寒的趙仁偉深知拿著父母借來的錢上大學不易,他暗下決心勤奮學習,將來有一番作為,報答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就在生活剛剛向趙仁偉一家展露出笑臉的時候,天有不測風云,2003年8月23日,暑假返鄉期間,趙仁偉在幫助父母收曬秋糧的時候不慎從自家房頂上跌落下來,造成高位截癱,經多處醫院診治,被認定將終身殘疾。
他曾有過死的念頭,并一度徘徊在生死的邊緣。善良樸實的父母親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背著他四處求醫問藥,鼓勵他堅強地活下去。大學同學們湊錢給他買了一臺電腦,打開了他與外界聯系的天窗。當他看到自己上大學前和父親一同栽下的小樹如今已經是參天大樹時,他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寫道:“它依然向人們展示著旺盛的生命力,也許在這充滿生機的大自然里,誰都沒有頹廢的理由……”
在年邁父母的幫助下,他憑借著驚人的毅力,練就用嘴咬住筷子操作電腦的功夫,目前每天打字已經能夠超過5000字。3年來,通過互聯網在國內多家報紙雜志上先后發表數百篇文章。他還用滿腔熱情幫助鄉里鄉親,誰家孩子學習有困難了找他,鄉親們出遠門如何行走也找他。為了使地處偏遠的家鄉父老能夠多渠道銷售自家種植的辣椒等農產品,近兩年來,他利用互聯網做起了網上推介,使鄉親們的農產品足不出戶就能銷售到全國各地。他自強不息的精神被當地媒體廣泛關注,被譽為“當代張海迪”。
記者在采訪時,趙仁偉正口含筷子在互聯網上向客戶推介家鄉的產品。他欣喜地告訴記者,今年辣椒的訂單已經將近100噸,超過了去年的銷量。一旁的母親欣慰地拿起他先后在《知音・勵志版》、《山東青年》、《北京晚報》、《三門峽日報》等全國上百家報刊上發表的文章讓記者欣賞。而從重慶遠道而來看望他的大學同學袁紅正在幫助他整理生活和學習用品。袁紅告訴記者,他的精神感動著所有人,也鼓舞著同學們,無論將來在天涯海角,同學們都會和他心連心,永遠支持他、關心他、關愛他。而面對昔日健壯活潑熱情好動的同學,如今只能躺在病榻上,第一次來到這里的袁紅還是掩飾不住自己內心的傷感,跑到門外獨自掩面哭泣。
趙仁偉說,他感激所有幫助過他的人,并以此為動力讓自己做得更好、活得更精彩。在愛心的支撐下,他積極鍛煉,昔日萎縮的肌肉也開始有了好轉,兩個肩膀一起使勁兒或者別人拉著他的胳膊,自己已經能翻動上身。這對一個高位截癱的病人來說,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8年來,由于經濟等方面的原因,趙仁偉很難做到有效的康復鍛煉,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醫院做康復治療,讓自己和家人學習掌握康復知識和技巧,以期盡快康復。但是每個月6000元左右的費用,對于趙仁偉和家人來說,是一個無法承受的負擔。“我知道很難,但我不想放棄。”趙仁偉說這句話的時候,堅定地點了點頭!驹瓨祟}:他用殘缺的肢體彈奏生命的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