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有“香書世家”的門樓,字跡依然清晰。
老人依靠房門,露出了笑容。
老人依靠房門,露出了笑容。
通往院堂后花園的小門,雕刻仍然很精致。
生活在宅院中的民灣人。
金色的陽光照耀在院子里,使古老的院落有了些許的生機。
主人題:“耕讀傳家。”
幽深寧靜的巷道。
門上的雕刻:鹿回頭。
駱家人拿出家譜,一臉地自豪。
山墻的南部,敬著土地神,生動逼真的雕刻引人注目。
打開盧氏縣杜關鎮民灣村的網站首頁,熱鬧的廟會、農歷二月十五的火神會、即將拆除的老菜園橋,一張張反映民灣村風土人情的照片映入眼簾,村中的人文趣事、荊河灣風情、新農村建設、地頭貨源,村里人不僅用鏡頭記錄民灣時代變遷和現狀,也在用新媒體的形式向世人展示這個豫西山區里的古村落。
今年6月28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廳、省財政廳公布首批河南省傳統村落名錄,盧氏縣杜關鎮民灣村列入其中。11月28日,記者走進民灣村,感受它的歷史、文化之美。
民灣村位于杜關鎮政府西北部,約一公里。村支書駱占方介紹:“民灣村以前叫馮家灣村,新中國成立后改為民灣村,共下轄7個自然村,有1500多口人,是明朝永樂年間駱氏三兄弟遷到這里繁衍而來的,所以村中人以駱姓為主,有65%左右。”廣玉大院、六合大院、三槐大院、四勿大院,這是歷史留給民灣村人最美好的回憶,村中退休老教師駱文學說:“這四座院子約有200年到300年的歷史了,像西院的廣玉堂,就清朝道光年間,一代人中就出了三進士,是遠近聞名的古院!”拿出駱家的家譜,駱文學老人一臉地自豪。
在院堂里,記者看到,精細的木雕和門窗、厚重的古墻磚瓦、石板臺階、互相連接的院落和古樸的建筑,使深在古院中的人們無不細細品味著歷史的印跡。保存完整、傳統厚重的古院建筑至今不僅服務著它的子孫后代,也給這個位居山區的村落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文化韻味。(宋健 李鶴鶴)(原標題:一代出了三進士 走進民灣感受古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