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三門峽 >> 傳統(tǒng)文藝 >> 文藝知識 >> 瀏覽三門峽

晉劇角色行當介紹

2013/4/27 17:13:39 點擊數(shù): 【字體:


    晉劇演員對晉劇音樂發(fā)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下面分生、旦、凈三個角色行當來介紹。

    1.生角,分“須生”(紅生)與“小生”。工須生行當并有獨特唱腔的有:杜福盛,藝名“十二紅”,他文武兼?zhèn)洌y不擋,靠架戲、袍帶戲都演得很出色,他唱時真假音巧妙結(jié)合,別具韻味。高文翰,在“倒倉”后,自創(chuàng)一種聲情飽滿、亦說亦唱、噴口強勁、清晰流暢的唱念風格,被觀眾譽為“說書紅”,他多次與馬連良、袁世海等京劇名家切磋技藝,為中路梆子與京劇的藝術(shù)交流做出重大貢獻。張錦榮,藝名“十三紅”,他音色純正,自創(chuàng)一種柔美婉轉(zhuǎn)的唱腔流派,很適于男聲演唱。丁果仙,藝名“果子紅”,為中路梆子第一個坤角須生,她集多派唱腔風格于一身并改掉晉劇多年來拖腔時“那衣哈呀”的陳舊唱法,采用“以字行腔”的唱法,形成自己聲情并茂、剛?cè)岵难莩L格,她于1954年創(chuàng)辦太原市新新劇團訓練班,后為太原市藝校,培養(yǎng)出一大批新人,如馬玉樓、閻惠貞、武忠等。“小生”行當演員當屬郭鳳英,她扮相俊美,演戲風流、不著痕跡,唱腔不露女聲,自成一派,她的徒弟郭彩萍繼承并發(fā)展了“郭派”的唱腔,使之緊跟時代發(fā)展而發(fā)展,郭鳳英、郭彩萍的唱腔藝術(shù)至今受到觀眾好評。

    2.旦角,分“青衣”、“花旦”與“刀馬旦”等行當。王云山,扮相嫵媚,行腔婉轉(zhuǎn),真假嗓并用,二音尤為出色。張寶魁,藝名“莜吉仙”,集小旦、青衣、刀馬旦表演于一身,他培養(yǎng)出“桂”字輩弟子,牛桂英、郭蘭英等都得益于他的教誨,1954年,他首創(chuàng)山西第一所“晉劇訓練班”,培養(yǎng)出田桂蘭、武忠等年輕演員。冀美蓮,工花旦,她武功堅實,技藝全面,唱腔委婉俏麗,與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并稱“四大名牌”,其女冀萍很好的繼承了“冀派”風格。牛桂英,唱腔清柔幽雅,北京同行人氏把她的嗓音比做“云遮月”,建國后她廣收徒弟,王愛愛為其中佼佼者,她的唱腔高亢婉轉(zhuǎn),對今天晉劇青衣唱腔有重要影響。

    3.凈角行當,較出名的有:尚云峰,工花臉,因扮演屠戶劉彪活靈活現(xiàn),得藝名“二八黑”,他的唱腔高亢挺拔,當時中路凈角均以學唱二八黑亂彈為榮,被尊為“中路花臉一桿旗”。喬國瑞,藝名“獅子黑”,他演唱深沉豪放,能抒發(fā)昂揚、激憤的情緒,至今為中路梆子多數(shù)花臉競相仿學。

    4.為晉劇藝人伴奏的琴師、鼓師也為晉劇唱腔音樂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任印子,琴師,他與好友鉆研十年,修改冊定中路梆子音樂曲牌近二百首,將中路梆子唱腔、音樂伴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楊甲成,中路梆子鼓師,他將伴奏與劇情、人物融為一體,很好地把握每個劇目特點。

    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山西出現(xiàn)了一批優(yōu)秀的中青年晉劇演員,如:工青衣行當?shù)乃无D(zhuǎn)轉(zhuǎn)、栗桂蓮;工須生行當?shù)膶O紅麗、李月仙 ;工丑行的姬榮生等都在繼承前輩藝術(shù)家的唱腔特色后形成自己獨特的唱腔風格。這一時期,同樣為晉劇唱腔音樂做出貢獻的還有為演員司鼓、司琴的伴奏人員,其中對晉劇音樂做出貢獻的有:操鼓板的陳晉元、許合智;操琴的有劉柱、田巧云,他們同樣參與晉劇唱腔改革的工作。建國后,國家在劇團內(nèi)部設立戲曲作曲崗位,在晉劇這一領(lǐng)域中,劉和仁、董文潤等人改編、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晉劇唱段,使晉劇在今天仍然保持新鮮活力,并不斷向新的方向發(fā)展。【原標題:晉劇角色行當介紹】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戲劇網(wǎng) 2011-05-04
0
下一條:靈寶道情皮影歷史上一條:沒有了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