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河道的變化,船工們還創(chuàng)造出了各種形式的勞動號子,以適應(yīng)勞動節(jié)奏的變化。黃河中上游是黃土高原和豫西山地,谷深峽險,水流湍急。黃河船工們逆流而上,步步艱難;順流而下,提心吊膽。民間有句俗話叫"船行三門峽,如過鬼門關(guān)"。三門峽是黃河最險惡的地段之一,明礁暗石,水勢兇猛,曾有不少船只在這里葬身河底。所以,船工們在這些河段里行船,必須有同舟共濟之心,力挽狂瀾之膽。這時候,使用的號子幾乎不用歌詞,全用"嗨、嗨"的襯詞組成。黃河流出豫西山地,進入華北平原以后,沒有了那種奔騰無羈的氣勢,緩緩瀉入渤海。船工們在這些河段里行船,其號子也多緩慢悠揚,頗具情趣。黃河號子采用的是一領(lǐng)眾和的形式,從歌詞到曲調(diào)都敦厚質(zhì)樸,雄勁開闊。
黃河船工長年累月航行在千里河道上,對黃河兩岸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船工們在用號子來調(diào)節(jié)單調(diào)、繁重的體力勞動的同時,也用歌聲來描繪山川景色,抒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總之,黃河船工號子不僅有指揮勞動、鼓舞勞動情緒的實用價值,也使人們從中體會到黃河行船獨特的風俗民情。【原標題:黃河船工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