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虢國博物館游客體驗考古鉆探 參觀變參與
2013/12/25 10:47:5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布孔、畫線、繪制圖紙,這不是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地下文物,而是游客在模擬考古鉆探。12月18日,筆者在三門峽虢國博物館看到,最近建成開放的模擬考古展區,吸引了大量參觀者體驗“尋寶”的辛苦和樂趣。
虢國博物館是在周代虢國貴族墓地遺址上建立的專題博物館。在打造精品陳列的同時,該館注重讓游客參與體驗,科普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搞得有聲有色。不少游客說,這里不僅有看頭,而且有學頭、有玩頭。
虢國博物館打破傳統博物館的陳列模式,突出遺址博物館的特征,采用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將文物陳列、場景復原、多媒體輔助相結合,使觀眾穿越歷史感受古代文化。
虢國博物館工作人員辛軍民介紹說,為增強游客的參與性,博物館新建了模擬考古展區,由模擬
鉆探和模擬發掘兩部分組成。目前模擬鉆探部分已建成開放,模擬發掘部分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后游客可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模擬發掘車馬坑和古墓葬。
虢國墓地發現有兩面陽燧,博物館以此為樣本,試制并成功安放了一個特大陽燧,直徑達1.4米。游客可手持易燃物,在陽燧鏡面聚焦燃火,體驗這種古老的取火方式。博物館還利用社會力量開發了虢國雕塑苑,游客在這里可以觀看虢國青銅器鑄造及澄泥硯的燒制過程,有興趣的還可以在師傅的指導下動手去做。
針對博物館資源沒有充分利用,而學校教學資源過于單一的現狀,虢國博物館還推出了“第二課堂計劃”,邀請三門峽市一些中小學校的學生,開展“模擬考古競賽”、“小小講解員培訓班”等活動,使博物館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辛軍民說,“小小義務講解員”活動受到家長和孩子的歡迎,目前已為游客義務講解2000余場次。本報通訊員劉潔(原標題:三門峽虢國博物館游客體驗考古鉆探 參觀變參與)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