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新聞資訊 >> 瀏覽三門峽

古藝術拉起新產業 南溝村“剪紙窩子”的精神樂園

2013/12/4 15:25:07 點擊數: 【字體:

    大河網訊 13歲那年,任更厚坐在土炕上,看奶奶邊剪紙邊哼唱著咿咿呀呀的小曲。

  “奶奶,我要剪紙!”滿眼的好奇,讓他從此拿起了剪刀、黑紙,開始了剪紙生涯。

  “爺爺,我也要剪紙!”如今,兩歲的孫子看見任更厚手中紙屑紛飛,也像當年的他一樣,發出了同樣的請求。

  這是發生在陜縣南溝村的兩幕場景,即使相隔半個世紀,可是“劇情”卻驚人地相似。

  5000年的時間,沒有讓這個豫西山區里的山村落敗,厚重的文化,正滋潤著人們不斷煥發著青春和活力,用莊稼人的大手“剪”出他們生活的地方和感知中的世界。

  8月26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共同發布了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建村[2013]124號),“中國剪紙第一村”陜縣南溝村入選,而入選的原因和它悠久的剪紙歷史文化息息相關。11月30日,記者走進傳統古樸的南溝村,感受“剪紙窩子”人的精神樂園。 

  藝苑奇葩 中原一絕

  “正月里來無有花兒采,唯有迎春花兒開。奴有心采一枝頭上戴,猛想起月季花月月開。二月里來龍抬頭,王三姐梳妝上彩樓。手把樓門向下望,紫金花兒開路旁……”咿咿呀呀的小調在南溝的村委會大院回旋,頗有一番情趣。

  “迎春花、月季花、紫金花,唱啥就能剪出啥 。”任更厚說著,便輕唱起來,“南溝村剪紙有‘四絕’,其中之一就是邊剪邊唱,唱著心情好,剪出來的也好看。”

  “喜事布黑花,淵于夏文化”。紅色固然喜慶,而獨具中原農耕文化特色的南溝人卻崇尚黑色。

  古諺云:“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

  “剪紙最初源于夏朝,任氏族譜有記載。再者,莊稼人,黑土地,黑色剪紙莊重、大方、耐照射、不褪色,只要紙不破,顏色就不變。”說起黑色剪紙,任更厚侃侃而談。

  在南溝村,如果你認為“手巧是女人的專利”,那就錯了!600余戶人家中,有300多人從事剪紙,其中男女均有,而且男人們的手藝絕不遜于女人。

  家家戶戶都會剪,大家坐在一起剪,當地人自稱這是“剪紙窩子”。莊稼人的閑暇時間無非是冬天農閑季或是天陰下雨天,每到這時,他們就拿出剪子、紙,聚在一起,嬉笑言談唱小曲中,便誕生了“剪紙藝術”。

  傳承文化 與時俱進

  一窩一窩剪,一代一代傳。在傳承中不斷創新,與時俱進。

  在南溝村委大院的展覽館內,一幅幅作品琳瑯滿目地擺放,“鴛鴦戲蓮”、“天女散花”、“孔雀開屏”、“春牡丹”,枝枝相連、絲絲相繞,栩栩如生,引人注目。

  “這些剪紙都是村里人的杰作,是我們經過不斷構思、構圖、下剪而成的。有一年,我們去北京參加比賽,邊唱邊剪,有位北京人發出了‘草根藝人,集體登臺,令首都人民刮目相看’的感嘆。”講到這里,任更厚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剪紙來自民間,源于生活,也是南溝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2006年,為不斷發展剪紙事業,3月份,南溝村成立剪紙協會。

  除了活靈活現的草木蟲魚,散發著時代氣息的“偉人照”、“東方紅”、“中國夢”、“十二生肖”,倡導清正廉潔的 “剛正不阿”、“公仆楷模”形象,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格外吸引眼球。

  “我們剪紙文化也是要注重發展,與時俱進的。現在南溝村有了自己的剪紙鋼印,成為防偽標識,保護版權所有,這樣做就是讓文化更好地延續和傳承。”任更厚說。

  剪紙入書 勾畫未來

  幾十年前跟著奶奶一塊學習剪的一個黑色大“喜”字,現在被入選到《河洛文化·美術鑒賞》一書中,讓已年過花甲的任更厚高興極了。

  在《河洛文化·美術鑒賞》一書中,《民俗之美——民間美術》介紹了南溝村的剪紙,其中示例圖便是他多年前剪的一個“喜”字。

  任更厚說:“村里人,有的一幅作品能賣上千元,有的能賣百元,全村一年剪紙收入超過百萬元。這些剪紙不僅銷往陜縣、三門峽及其他各省市,而且還遠銷美國。這是手藝,能賣錢啊!”

  除特色的剪紙外,南溝村的文化類別還有木刻文藝、畫神仙畫像、戲劇表演、面花制作、刺繡藝術等等。以剪紙藝術為龍頭產業,帶動多項文化產業全面發展,使南溝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文化產業村。

  有了自己的產業,對于未來,南溝人信心滿滿。剪紙是藝術,也成了他們的生活。(宋健 李鶴鶴)(原標題:古藝術拉起新產業 南溝村“剪紙窩子”的精神樂園)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網(2013-12-0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