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澠池縣段村鄉有一古村叫趙溝村,乃大宋趙氏遺民避禍居此繁衍之地。為探究竟,近日我們驅車前往。經過幾番顛簸和峰回路轉,終于到了古村。
入得村來,眼前豁然開朗,恍如世外桃源。
這里的老屋多為明清遺風,建筑獨到并具有當地特色。老屋的結構一律是木質龍骨架,地基至墻群為石砌而成,山墻為土坯質地,以灰瓦收頂,屋脊與挑檐均飾以灰陶神獸。院落為狹長形四合院,木質雙開扇院門,上有簡易門樓。
院內兩側廂房為單層普通瓦房,正面堂屋為雙層結構,隔層以木板相間。窗欞與門腦,均以木質鏤空雕花裝飾。院外左側有石壘的豬圈,右邊為牛棚,盛放飼料的是古老的石槽。
令人奇怪的是,這里家家戶戶的屋后都有一到兩棵柿子樹。正值金秋時節,柿子多半已經熟透,地下掉落了不少,撒歡的牛犢和小雞正在品嘗著美味。
一位村姑見我們看得入神,就摘了柿子請我們品嘗,我們欣然接受。再往深處走,村道是石鋪的階梯,拾級而上,有一座古樸的戲臺叫書山戲院。它的由來是緣于村東的一座山,遠遠望去酷似一本打開的書,其后聳立著三個山頭,村民叫筆架山。從兩山之間流出一條小河,繞村潺潺而過。河里散落著大小山石,上面布滿了青苔。兩岸郁郁蔥蔥、空氣濕潤,加上甘甜的河水滋養了一方生靈,這里民風淳樸、人心向善,大多村民無病而終。
中午時分,我們來到一棵古槐樹下享用著自備的干糧,一位年過九旬的老奶奶看我們所吃都是干食,就端來開水為我們解渴。
走完全村之后,有一個更為奇怪的發現,這里全村竟沒有一戶人家養狗。也許村民本來就路不拾遺,根本不需要防著什么。
這里的寧靜、這里的安然、這里的與世無爭,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中,無疑是一塊難得的凈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