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里呆久了,整天面對著繁瑣而又緊張的工作和生活,難免有些壓抑、勞累和煩悶,使人無法解脫和釋懷。總想著有機會走近一個山清水秀的去處,蕩滌一下早已“不堪重負”的心緒。
大清早,當空氣中還透出絲絲涼意的時候,筆者便與幾位文壇前輩驅車向娘娘山進發,迫不及待地去體驗那種被山水擁抱著的感覺。
半個多小時后,我們便來到娘娘山腳下。遠望著娘娘山的倩影,在峰巒疊嶂之中巍峨而聳立,清秀中又不失雄偉,與藍天中的朵朵白云共同構成了一幅立體的自然風景畫。還未下車,就感受到了山間那獨有的清新和涼爽。車繼續沿著蜿蜒崎嶇的東側山路蹣跚而上,一直開到半山腰,我們才下車徒步攀爬,去造訪這座讓家鄉人心馳神往的娘娘山。
隨行的導游是一位沉穩干練、落落大方的姑娘,也是娘娘山景區的負責人。她雖然只有二十多歲,卻有著與實際年齡極不相符的閱歷和生活經驗。途中,她如數家珍般地向我們耐心講解著她心目中的娘娘山。從她的口中得知:娘娘山又名女郎山、夫家山,位于靈寶市城區西南11公里處,海拔1556.2米,處在小秦嶺山脈的最東端,總面積60平方公里。娘娘山自然風光優美清雅,并完整地保存著花崗巖構造、侵蝕地貌水體景,以及小秦嶺特有的構造遺跡。山中植被茂盛,生物種類繁多,泉水四季流淌。水中富含有鐵、鋅等多種礦物元素,是一個消暑度假、娛樂休閑的好去處。
娘娘山的傳說故事眾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二女指山為夫”的故事。據舊《靈寶縣志》記載:“縣南(指老靈寶縣城)百余里,傳聞漢代時山下李姓二女,年及笄,父母為擇配,不允。母曰,婦人以夫為家,未有終身不嫁者,二女指山曰,此即吾夫家也”。姊妹倆相攜出走,奔往南山,依洞為室,以野果為食,鑿石泉眼為盆,磨石為具,自耕其食,相依為命,閑時以石子相戲。居住時間長了,便偕其母歸山。自始母女三人同居山頂,相渡成仙。
從此,二女往來于天上人間,助人消災,拯救貧苦百姓于水火中。大旱之年,她們看到莊稼歉收、百姓饑荒,就施雨潤田。若有人虔誠求雨,則有求必應。由于娘娘造福百姓,人們遂以香火供奉。后來在娘娘升仙的地方還留有石洞室,廟中有娘娘全身像,中為其母,左右兩側為玉真、妙真像。
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著名的石瀑布群。這里山巒突兀,峰嶺屹立,只見一道道筆直的石壁凌空而下,高聳入云,花崗巖森嚴壁壘,地勢陡峭險峻,讓人不禁肅然而起敬。在高大純潔的花崗巖石上,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地形成了一道又一道呈瀑布狀的黑褐色圖案,氣勢磅礴,宛如巨大的瀑布真的從懸崖峭壁上傾瀉下來一樣。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覺到它的雄偉壯觀。
臨近中午,正是陽光燦爛的時候,我們也早已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了。眼前突然出現了一片繁蔭的樹林,遮天蔽日,清幽雅靜,我們猶如發現了新大陸似的,急忙奔了過去。導游告訴我們,已經進入棋盤石景區了。坐在石上小憩,周圍草木豐茂,磐石交錯,谷中不時有彩蝶翩翩起舞,鳥雀肆意爭鳴。腳下的溪水清澈見底,到處都彌散著舒爽的涼意。陣陣清風吹來,還真能聞到野花和草木的清香。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種超凡脫俗、飄飄欲仙的感覺。
以后的路途便是沿著溪流,一直在密林間穿行。林蔭遮天蔽日,溪流潺潺有聲。一路上,數不盡的奇花異草,看不完的怪樹奇石,還有那充滿詩情畫意的小瀑布、小水潭,以及那走不到頭的“清泉石上流”。
在百尺瀑景區,我們還體驗了一把驚險刺激的“北國第一漂滑”。坐在橡皮舟上,用木漿將船緩緩劃至閘門。就在閘門打開的那一瞬間,橡皮舟隨著洶涌的溪流一起在陡峭的水道上飄滑而下,其速度之快,足以讓人心驚肉跳,發出驚恐的尖叫。當橡皮舟迅速滑入平靜的水面的時候,立即飛濺起兩三米高的水浪,朝我們劈頭蓋臉的打來,打濕了頭、臉、衣服和橡皮舟,心智也被蕩滌的清清爽爽,那刺激、那愜意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往日里所沉積的壓力、郁悶和燥頓都被釋放的無影無蹤了。
遺憾的是,由于時間有限,我們還未登上山頂就匆匆地返回了。在回城的路上,我還在細細地回味著娘娘山的感覺。我暗暗地告誡自己:下一次再來娘娘山時,一定要攀上山巔,領略娘娘廟的風采,也體味一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超脫與豪邁。(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