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眾多無償獻血隊伍中平凡的一員。她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樂善好施,甘于奉獻;她生活在平凡的家庭里,積極向上,陽光開朗。但她又是不平凡的,因為她的血管里流淌的是RH陰性血。因為稀有,這種血型被稱為“熊貓血”。
她就是李夢秋,商丘市中心血站質管科主任。她6年獻血1萬多毫升。
彌足珍貴的“熊貓血”
李夢秋知道自己的血型很稀有是在2005年,那年她第一次獻血。
因工作環境和同事的影響,李夢秋很快就加入到了獻血隊伍中。第一次獻血后不久,她便知道自己是RH陰性A型血,“當時我既激動又有點不安,激動是因為我的血型比較稀有,感覺有些幸運,不安的是因為血型稀有,我萬一以后用血該怎么辦。”說起知道自己具有稀有血型后的反應時,李夢秋對當年顯得有些“幼稚”的想法感到很不好意思。
第一次獻血,李夢秋在“緊張”中度過,但緊張過后,她便像往常一樣繼續上班,不久就把激動和不安拋到了腦后。此后,她的無償獻血活動便一發不可收拾,6年間,無論是主動獻血還是充當“應急隊員”,李夢秋共計無償獻血10800毫升,將近一個體重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液的3倍。
此前,有媒體報道了“熊貓女孩”周曉娟在11年里無償獻血4000毫升,受到社會廣泛贊譽。和她比起來,李夢秋可謂是更勝一籌。
“人們大多知道血型有四種類型,即A型、B型、O型、AB型,它們都屬于ABO血型系統。其實,血型不止這四種,而是有數十種類型或系統,龐大復雜。由于A型、B型、O型、AB型以外的血型抗原性大都不強,所以臨床醫學家認為,除上述四種血型外,再加上RH血型系統是臨床上應用最廣也最為重要的血型。”身為市中心血站的質管科主任,李夢秋從專業角度向記者解釋了RH血型,RH陰性血型是RH血型系統的一種,在咱們國家RH陰性血的人占千分之三左右,而我的就是RH陰性A型血。
“應急隊員”的應急工作
去年的一天晚上,下班剛到家的李夢秋接到血站血源管理科的電話,說有一名RH陰性血型的孕婦因為產后大出血,急需輸血急救。了解情況后,李夢秋二話沒說,匆匆趕往血站。
“我7點多趕到血站,看到工作人員都已經準備就緒了,這個情景立即讓我明白了搶救病人的緊迫性。”回憶起當時的緊急狀況,李夢秋的語速也不由自主地加快,大家迅速有條不紊地行動起來,采集和化驗同步進行,爭分奪秒,最終病人得救了。”
從捐獻全血到捐獻成分血,李夢秋在全市眾多獻血者的隊伍中雖然不是捐獻次數和數量最多的,但是她卻一直在堅持這份愛心。只要有患者打電話說需要她的血,她就會毫不猶豫地擼起袖子來獻血,多年來,她成為了市中心血站名副其實的“應急隊員”。
轉眼間6年過去了,李夢秋獻出的鮮血已超過10800毫升,將近一個體重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液的3倍。市中心血站站長閆艷麗這樣評價李夢秋:她不僅僅因為擁有稀有血型而顯得珍貴,更因為她擁有一顆無私的美好心靈而令人敬佩。
采訪時,李夢秋的一番話讓記者深受感動,她說,每當想到自己的血液在被救治的人的身體里流淌,自己都會感到特別幸福!她也呼吁,大家一定要互幫互助。文/圖 本報記者 祁 博 見習記者 張 川【原標題:商丘“熊貓女孩”6年獻血1萬毫升】